科學家們知道成癮性藥物會擾亂大腦的迴路並劫持其獎勵系統,但7月31日發表在《神經元》雜誌上的一項大鼠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可能比藥物的化學效應在引起這些變化中起更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可卡因的使用會在大腦中觸發持久的細胞記憶,但這僅限於使用者自願攝入該藥物。
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比利·陳和安東內洛·邦奇領導的一個團隊訓練了三組大鼠按下槓桿,分別輸送可卡因、食物或糖。研究人員向第四組注射了可卡因。當他們檢查大鼠的腦組織時,他們發現在那些自行服用糖、食物或可卡因的大鼠的獎勵中心內,突觸強度有所增加。這些細胞記憶在糖和食物組中是短暫的,但在自行服用可卡因的大鼠中,它們在停止攝入後持續了長達三個月。最有趣的是,非自願攝入可卡因的大鼠的大腦沒有顯示出這樣的印記。
邦奇說,研究結果表明,僅靠可卡因的藥理作用不足以產生與獎勵相關的記憶。“相反,服用藥物的動機似乎也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團隊正在努力尋找方法來消除自願使用可卡因留下的長期細胞記憶,這最終可能透過消除主動尋求藥物的渴望來幫助治療人類的成癮,陳說。
注意:本文最初印刷時的標題為“選擇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