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托木斯克——在被忽視半個世紀之後,人們正在尋求更好的藥物和診斷方法來治療結核病 (TB)。但是進展緩慢,有助於減輕全球結核病負擔的突破仍需數年時間。
這座西伯利亞首府正在建設中的現代診斷實驗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將使用液體培養基代替固體培養基來培養個人的結核分枝桿菌樣本,並測試他們對一線治療的耐藥性,從而將鑑定出耐多藥(MDR)結核病病例的時間從兩到三個月縮短到兩到三週。耐多藥結核病在這裡佔到了驚人的15%,而且誤診幾乎總是導致治療失敗。
這個耗資150萬美元的實驗室將於12月開放(由國際援助組織資助),它充其量只會對公共衛生產生微小的影響。因為在這裡,所有最初診斷出結核病的患者都被住院在擁擠的病房裡,一個能夠快速診斷出哪些患者患有耐多藥結核病的實驗室應該可以減少其他患者暴露於這種更難治療的疾病的時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發現和想法的重大故事的未來。
它還應該提高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的生存機會,因為它將使他們更快地接受正確的藥物治療方案。“由於更好的診斷,將會有更多的耐多藥結核病,但這很好,因為……他們將透過最新的技術得到更好的治療,”該地區衛生部長阿爾伯特·阿達米揚說。
最終,這裡的衛生部門希望安裝DNA擴增技術來識別耐藥的結核菌株,例如日內瓦創新新診斷基金會(FIND)最近推出的一項測試中使用的技術。這可以將分析時間縮短到兩到三天。
但即使是這種方法也無法滿足全球最貧困地區的需求,這些地區佔每年900萬新結核病病例的絕大多數,其中越來越多的病例對某些一線藥物具有耐藥性。例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結核病治療通常在無法獲得精密實驗室的農村衛生診所提供。“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耐藥性的即時檢測,”非營利組織“衛生夥伴”的醫生邁克爾·裡奇說,他將時間分配在俄羅斯和盧安達之間。
這也是FIND的首要任務。“我們投資最多的是風險更高的研究,以開發一種可以在最低技術環境下使用的試紙檢測,”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前官員、現在在FIND負責產品開發的理查德·奧布萊恩說。“這將是一種快速檢測,你可以使用血液、痰液甚至尿液。”但這種測試仍然遙遙無期。
治療“易感”和耐藥性結核病的藥物治療方案也迫切需要改革。世界衛生組織 (WHO) 批准的 DOTS 方案(直接觀察治療,短期療程)不是很短。它包括服用四種一線抗生素——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和乙胺丁醇——兩個月,然後繼續使用異煙肼和利福平進行另外四個月的治療。特別是利福平,存在問題,因為它會誘導分解用於對抗 HIV/AIDS 的蛋白酶抑制劑的肝酶,而許多結核病患者同時感染 HIV/AIDS。
與此同時,耐多藥結核病的治療方案簡直是殘酷的。它可以持續長達兩年,並且需要服用諸如捲曲黴素之類的藥物,該藥物必須每天注射;環絲氨酸,患者因其令人精神錯亂的副作用而稱之為“精神絲氨酸”;或一種或多種氟喹諾酮類藥物。後者是市場上最昂貴的抗生素之一,即使透過世界衛生組織和 CDC 組織的名為“綠燈委員會”的多邊採購聯盟獲得,也是如此。它們還可能導致肝臟問題和肌腱斷裂。
大多數用於對抗結核病的抗生素都是在 20 世紀 40 年代和 50 年代開發的。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裡,幾乎沒有上市的新抗生素針對結核病進行過測試,這種疾病可能一直困擾著人類(在古埃及木乃伊中發現了其對骨骼的破壞性蔓延),但在新藥開發的先進工業世界中已基本消失。
然而,在過去的十年裡,大量新的投資湧入了該領域。根據紐約市的治療獲取小組 (pdf) 最近的一份報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以及少數製藥和初創生物技術公司在 2006 年向結核病研究和開發投入了 4.13 億美元。儘管這還不到世界衛生組織在 2006 年 1 月世界經濟論壇上釋出的《2006-2015 年全球計劃》所要求的金額的一半,但它使得“資金不再是限制因素,”邁克爾·金默林說,他於 7 月接管了蓋茨基金會的治療專案投資組合。
儘管新藥的研發渠道正在增加,但進展緩慢。全球結核病藥物開發聯盟(TB Alliance)是幾個正在開發藥物的組織之一。它透過使用拜耳醫藥保健公司的莫西沙星(一種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的氟喹諾酮類藥物),在縮短治療易感結核病的療程方面走得最遠。該藥物被標籤外用於治療耐多藥結核病,因為氟喹諾酮類藥物從未作為潛在的一線結核病治療方法進行嚴格測試。
目標是將治療所謂的易感結核病的療程從六個月縮短到四個月。在少數非洲國家,一項有 2400 名患者參與的 III 期臨床試驗已經開始進行,該試驗用莫西沙星替代乙胺丁醇。該試驗的另一個分支用莫西沙星替代異煙肼。
“它不會提高治癒率,所以從統計學上講,這是一項非劣效性試驗,”結核病聯盟的研發主管梅爾文·斯皮格曼說。“但它會是一種更好的治療方法。”
斯皮格曼不願透露該組織與拜耳公司的許可條款,拜耳公司保留在發達國家銷售該藥的權利。但主要由蓋茨基金會資助的結核病聯盟堅持認為,從私人公司獲得許可的任何藥物,如果其開發受到支援,必須以非營利價格出售給發展中國家。由印度仿製藥製造商 Lupin, Ltd. 生產的另一種氟喹諾酮類藥物加替沙星也已透過一個包括 WHO/熱帶病研究和培訓特別計劃、歐盟委員會和巴黎發展研究所的聯盟進入 III 期臨床試驗。
全球聯盟研發渠道中的另一種藥物是 PA-824,一種硝基咪唑類實驗化合物,其授權來自 Pathogenesis,一家後來被諾華公司的 Chiron 收購的小型製藥公司。儘管它只進行了早期安全測試,但初步殺菌研究表明它可能對易感性和耐藥性結核病都有效。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結核病最近引起了一些私人公司的興趣,這些公司帶著自己的候選藥物加入了這場鬥爭——這些藥物的開發沒有非營利慈善機構的提示或幫助。結核病仍然在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快速發展國家的部分地區流行這一事實,向馬里蘭州羅克維爾的 Sequella, Inc. 等初創公司表明,一種成功的結核病新藥可能存在 4 億美元的年銷售市場。
Sequella 的主要候選藥物 SQ109 在化學上與乙胺丁醇相似,但具有不同的作用機制,可以為對抗易感性和耐藥性結核病開闢一整類新的抗生素。它去年進入了 I 期人體安全測試。大冢製藥集團和強生公司的子公司 Tibotec 也有新的抗結核藥物正在進行早期人體測試。據估計,在世界各地的工業、學術和政府實驗室中,還有另外 20 種候選藥物正在進行臨床前研究。
“現在的情況比四、五年前好多了,”前賽諾菲-安萬特高管、最近成為結核病聯盟執行長的傑羅姆·普雷梅勒說。“但我們仍然需要更多。”
鑑於開發新藥需要很長時間,更好的技術不太可能及時出現,以幫助世界衛生組織實現其到 2015 年將全球結核病發病率減半的目標。要取得成功,結核病流行的國家必須開發更好的醫療保健系統來提供現有藥物,並減少結核分枝桿菌滋生的極端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