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聯合國在今天釋出的一份評估報告中表示,北京為支援環境改善和2008年奧運會周邊綠色專案所做的170億美元努力,幾乎達到了或超越了其所有目標,並給城市官員和居民留下了可能會持續多年的印象。
聯合國對中國所做努力的審查報告——在肯亞內羅畢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第25屆理事會年會上釋出——得出結論,北京在治理其臭名昭著的空氣汙染方面取得了遠超大多數觀察家預期的成功。奧運會還推動了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和車輛排放標準的永久性改善,可能影響中國其他大都市效仿北京的做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表示:“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BOCOG)為履行其舉辦‘綠色奧運’的承諾,在文字和精神上都做出了巨大努力。”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獲獎新聞報道以支援我們。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研究表明,最大的收穫是在空氣質量方面。城市官員幾乎完全淘汰了消耗臭氧層的氫氯氟烴,這些氣體也被認為會導致全球溫室效應。淘汰工作最初計劃在2030年完成,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表示,北京去年就已經達到了目標。
為了改善空氣質量,該市還採用了嚴格的歐洲式車輛燃油質量和排放標準,使該市的車輛排放法規成為世界上最嚴格的法規之一。奧運會期間實施的交通限制以及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幫助北京將一氧化碳汙染減少了47%,將顆粒物水平降低了20%。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酸雨汙染的主要來源)的排放量也分別下降了38%和14%。
由於北京對空氣汙染採取了雄心勃勃和積極的打擊,空氣汙染最輕的“藍天日”的數量去年增加到274天,而2000年約為180天。儘管最初預計這些努力只會持續到奧運會舉辦期間,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官員表示,取得的巨大進展很可能使北京居民和市政當局對更好的空氣質量有了永久性的認識和要求。例如,許多對重汙染卡車交通的限制在奧運會閉幕數月後才被延長,報告指出。
但報告警告說,北京在治理空氣汙染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局面臨的最大挑戰也許是如何在每天估計有1000輛新車註冊的情況下,維持他們在空氣質量改善方面取得的成果。
聯合國官員表示,該市應繼續在鐵路運輸上投入資金,儘管在奧運會之前鐵路軌道數量已經增加了一倍。該報告還建議採取稅收激勵措施,以鼓勵更多居民購買更清潔的車輛,甚至可能為該市的市中心實施類似斯德哥爾摩的擁堵收費系統。
他們說:“儘管不可否認的是,北京市政府已經並正在繼續努力透過解決交通、能源和工業部門的排放來改善空氣質量,但空氣汙染仍然是影響該市的最大環境和公共衛生問題。”
該報告還批評該市未對空氣中的粉塵和煙塵進行監管,儘管中國作為一個整體並未對空氣汙染中的細顆粒物進行監管。
聯合國評估報告稱,北京奧運會在其他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全市固體廢物回收目標超額完成5%,奧運場館的回收率比目標高出23%。儘管北京仍然依賴煤炭來滿足其40%以上的電力消耗,但用於舉辦奧運會的能源中有20%來自可再生能源。
城市官員還大大增加了居民在奧運會結束後可以長期享受的開放綠地面積。該報告估計,北京種植了3000多萬棵樹木和灌木,在市中心建立了720個綠地。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表示,儘管在大多數領域都取得了成功,但北京當局錯失了與非營利組織密切合作,以激發整個城市更大的環保意識和活動的良機。該市也未能對供應商實行嚴格的採購實踐要求,這種疏忽可能導致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偷工減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還表示,由於資料不可靠以及沒有明確的方法來計算奧運會相關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難以確定北京奧運會最終留下的“碳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