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丸入鰓:衝入水中的抗焦慮藥物可能使魚類變得無畏

在世界水域中常見的藥物含量可能正在改變魚類的行為方式

抗焦慮藥物可能會使魚類更具攻擊性。新的實驗室測試顯示,即使是極低濃度的鎮靜藥物苯二氮卓類藥物(更常見的名稱包括安定和阿普唑侖等)也會導致魚類變得不那麼膽怯,並更快地進食,以及產生其他影響。

瑞典于默奧大學的化學家傑克·菲克在《科學》雜誌發表研究成果之前的新聞釋出會上說:“這是一種在世界各地使用的基本藥物。” 苯二氮卓類藥物透過刺激GABA受體來緩解焦慮症患者的焦慮,增強該神經遞質的鎮靜作用。然後,這些藥物通常以奧沙西泮(一種當身體分解某些苯二氮卓類藥物時產生的化合物,它本身也是一種藥物)的形式在尿液中排出。然後,所有這些化合物都被衝入馬桶。

但人類不是唯一具有GABA受體的動物。“它幾乎存在於所有脊椎動物中。所有的魚都有這些,”菲克補充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先前的一項調查顯示,瑞典的水道中受到低濃度的此類抗焦慮藥物的汙染,濃度高達每升0.58微克。特別是奧沙西泮被證明是持久的,因為即使是陽光也無法分解它。因此,該化合物在野生捕獲的鱸魚組織中積累,濃度達到每公斤3.6微克,比周圍水域高出六倍以上。因此,瑞典的研究人員決定進行一些實驗,以瞭解這些低濃度的藥物可能如何影響魚類。

研究人員使用了90條幼年的歐洲鱸魚(Perca fluviatilis)——與在野外測得的鱸魚相同。他們在乾淨的水中測試了它們的行為:記錄它們的活躍程度;它們的冒險行為,例如進入未知和開放的水域;它們如何與同伴鱸魚互動;甚至它們捕食的速度。

然後,研究人員將一些魚放在乾淨的水中一週,另一些暴露在低濃度的奧沙西泮(每升1.8微克,是環境濃度的三倍)或高濃度的藥物(每升910微克)中。領導這項研究的于默奧大學的生態學家托馬斯·布羅丁說,效果很明顯。“它們變得更活躍,它們變得不合群,並且它們變得敢於冒險,”布羅丁在新聞釋出會上解釋說。“我們每天都會照顧這些魚。在第三天,在不知道[哪條魚在哪個組]的情況下,我可以分辨出哪些魚被暴露了。”

這是因為未暴露的魚會蜷縮在黑暗的角落裡或緊張地游來游去,而暴露的魚則會迅速探索新的,但可能危險的水域。暴露的魚也更快地進食——未暴露的魚需要75秒才能確定海岸足夠安全可以吃浮游動物,而暴露在低濃度藥物中的魚需要25秒,而暴露在最高濃度藥物中的魚僅需2秒。

服用藥物的魚不太可能對人類產生影響:“你必須吃掉四噸[公制]河流中的鱸魚才能獲得一片藥物,”菲克在新聞釋出會上解釋說。“這不是一個人類健康問題,這是一個水生問題。”

並且可能實際上在水中發現的濃度(大約是實驗室暴露濃度的三分之一)足夠低,以至於沒有看到任何影響。“我們需要降低暴露濃度,看看在哪裡我們沒有任何影響,”菲克承認道。但是“我們可以在低濃度下看到深刻的影響,這些濃度與我們在地表水中實際發現的濃度相對應。”

對於單個鱸魚來說,如果它能更快地進食,那麼少一點焦慮可能是有好處的。但是,這種敏捷性也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要麼引發整個食物鏈中更快消耗以藻類為食的浮游動物的連鎖反應,從而使生態系統中產生更多的藻類水華,或者僅僅是透過使單個鱸魚更容易受到捕食。無所畏懼的魚很快就會被更大的捕食者(如梭魚)吃掉。

製藥汙染的總體影響仍有待觀察,儘管自1960年代首次開出苯二氮卓類藥物以來,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但是,與其沖走舊藥,不如將它們退回藥房進行妥善處理,並且可能開發出新的汙水處理方法,以過濾透過人類尿液進入水中的藥物。“有幾個正在進行的研究專案試圖開發更有效的去除技術,例如使用臭氧,”菲克在電子郵件中告訴大眾科學。否則,人類的抗焦慮藥物可能會引起更多關於環境的焦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