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與生物衰老加速相關的基因變異

攜帶這種變異的人的端粒較短,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DNA片段,可以保護染色體免受日常磨損,並與衰老有關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當有人問你:“你覺得我多大了?”時,沒有正確答案。

面對這樣的難題,我們大多數人都會盡量往低了猜,寧可奉承也不要誠實。但事實是,準確猜測一個人的年齡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也許最好留給遊樂園工作人員和街頭藝人。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就是比實際年齡大(或年輕)呢?科學家們可能已經找到了答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要故事的傳播。


萊斯特大學的尼萊什·薩馬尼是 2 月 7 日發表在《自然遺傳學》上的一份報告的合著者,他認為時間年齡與生物年齡——每次細胞分裂後染色體的狀況——截然不同。薩馬尼說,生物年齡與端粒的長度有關,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 DNA 片段,可以保護這些珍貴的基因包免受日常磨損。我們出生時具有一定長度的 端粒,隨著細胞分裂,這些端粒會變短,從而導致 衰老,科學家們認為。

但並非所有的端粒都是天生平等的。端粒長度因人而異,但在兄弟姐妹之間相似,這表明它可能受到某些遺傳控制。薩馬尼和他的同事分析了從近 3000 人身上採集的血液細胞中超過 50 萬種基因變異(自然發生的單核苷酸差異),這些變異遍佈整個基因組。研究人員發現,攜帶特定基因變異的個體端粒較短,這意味著這些脆弱基因的緩衝更少。該變異位於一個名為端粒酶 RNA 元件或 TERC 的基因附近,並且早期的動物研究表明,低 TERC 表達與較短的端粒和更快的生物衰老有關。

根據端粒長度,攜帶一個變異複製的人的端粒平均看起來比沒有該變異的同年齡人老三到四年。還存在基因劑量效應:兩個變異複製(每個父母遺傳一個)會導致六到八年的累加衰老效應——這意味著攜帶兩個變異複製的 50 歲的人的端粒相當於 58 歲的人的端粒。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共同負責人蒂姆·斯佩克特表示,研究結果表明,有些人天生就被設定為以更快的速度衰老。

薩馬尼說,攜帶這種變異的機率相對較高。“在我們研究的人群中,大約 7% 的人攜帶兩個變異複製,大約 38% 的人攜帶一個複製。”但尚不清楚較短的端粒是否會使攜帶者在身體上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我們還沒有研究過這個問題,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他說;考慮如何在後續研究中衡量一個人看起來的年齡。“也許我們會給參與者拍照,並讓一個小組來猜他們的年齡,”他開玩笑地說。

作為一名心臟病專家和心臟病學教授,薩馬尼更感興趣的是,攜帶這種變異的人是否更容易患上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如心臟病。“我看到八十多歲的人動脈非常正常,而四十多歲的人卻患有心血管疾病,”他說。薩馬尼之前發表的研究將端粒縮短與心臟病聯絡起來,這表明生物年齡可能比時間年齡更與年齡相關疾病有關。“我們有一個生物衰老的標誌物——端粒長度——所以我們正在研究它是否與罹患某些與年齡相關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這將肯定會使生物衰老的概念站穩腳跟。”

薩馬尼現在計劃調查這種變異是如何導致端粒縮短的。“它可能是調節 TERC,但這需要在進一步的研究中證明,”他說。如果攜帶該變異的人吸菸、肥胖或不運動,那麼他們可能會進一步加速生物衰老過程,這對端粒來說都是壞訊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