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當阿波羅8號發射前往月球時,太空主要還是兩個超級大國的領域。如今,隨著技術的巨大進步和國際合作的加強,太空已經向無數國家開放。兩個月前,一個關於新的太空秩序的典型例子出現:印度發射了其首次月球任務,即無人探測器“月船1號”。這顆目前在月球軌道上執行的衛星,攜帶了印度以及歐洲航天局(ESA)、美國宇航局(NASA)和保加利亞的儀器——這與美蘇太空競賽的民族主義努力截然不同。
隨著世界各地的眾多航天機構將注意力重新轉向載人月球和更遠處的太空探索,未來正在形成的格局反映了過去40年來太空的民主化。目前尚不清楚下一個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國家(自1972年以來尚未有此壯舉)將是美國、中國、俄羅斯還是其他國家。或許這將是各國之間的合作,甚至是一家在國家航天計劃通常的限制之外運營的私營公司。儘管未來幾十年載人月球探索的具體細節尚不清楚,但許多專家認為,太空探索機構之間存在著合作實現更高目標的巨大機遇。
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智庫globalsecurity.org的高階技術情報分析師查爾斯·維克說:“太空旅行的基礎科學和技術代表了國家之間合作的一個主要領域。我不認為這是競爭;我認為這是為最終的載人火星探險奠定基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維克呼應了美國宇航局局長邁克爾·格里芬去年所說,如果中國選擇這樣做,他們可能會在美國重返月球之前(目前計劃在2020年實現)將載人任務送上月球。維克表示“我必須同意這一點”,並稱贊中國的航天計劃“計劃周密,深思熟慮”。中國已經將宇航員送入軌道,在2003年成為第三個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今年9月,中國宇航員完成了他們的首次太空行走。
維克認為,中國繞月飛行,就像阿波羅8號一樣,可能會更早發生。他說,“他們已經具備能力,隨時都可以進行無人繞月飛行任務,然後最終進行載人飛行。”
維克表示,俄羅斯也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完成載人繞月飛行任務。弗吉尼亞州維也納的太空旅遊公司Space Adventures, Ltd.已將六位客戶送往國際空間站,甚至還推出了乘坐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繞月旅行,每座1億美元。去年,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宣佈計劃在2025年左右將宇航員送上月球表面。但俄羅斯航天計劃專家、russianspaceweb.com網站的負責人阿納託利·扎克認為這些預測有些誇大。他不認為聯盟號飛船會很快準備好進行月球飛越,並表示“在我看來,如果不對該行業進行大量資金投入和徹底改革,到2025年不可能實現任何載人月球任務。”
其他具有月球雄心的國家包括印度、日本和歐洲航天局,它們都已在非正式場合提出在未來二三十年內進行載人登月任務。但這些航天機構尚未實現獨立的載人航天飛行,而且許多技術和經濟障礙阻礙著登月。維克說:“他們真的才剛剛起步。我認為沒有合作,這些國家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康奈爾大學天文學教授、新任非營利組織行星協會主席吉姆·貝爾預測,美國宇航局將比其他後來者更早重返月球表面。他說:“看到其他國家也這樣做會很棒,但我認為,在技術能力方面,其他國家大多還遠遠落後。我們擁有基礎設施,坦率地說,還有更多經驗可以利用。”但貝爾也希望合作能被提上議程,並強調美國已經將國旗插在月球上,不應為了重返月球而犧牲其他優先事項。他說:“我認為,試圖重新制造一場真正屬於過去時代的衝突或太空競賽是毫無意義的。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合作的方式,我們將各自付出更少的代價,並獲得更多的收益。”
貝爾認為,作為布什總統2004年太空探索願景的一部分而設定的2020年登月最後期限令人擔憂。他說:“最初,這只是一個最佳猜測,一個目標。而且它似乎仍然被視為一項強制要求。”維克也對這一時間表感到不滿,擔心倉促組裝的深空運輸系統將無可救藥地危險。他說:“現在是時候退後一步,放慢腳步,把這項工作做好。它需要重新考慮。”
許多人認為,當人類重返月球時,私營機構將成為合作努力的一部分。X 獎基金會太空專案高階主管威廉·波梅蘭茨說:“我認為商業企業... 完全有能力成為政府任務的補充,而不是競爭者。”該基金會為能夠實現特定目標的私人資助團隊提供獎金,其中包括第一個在月球上著陸、在月球表面行駛500米(1640英尺)並將資料發回地球的機器人提供2000萬美元的獎金。
波梅蘭茨設想了一個未來,政府可以透過將某些準備或支援活動外包給更精簡的私營運營商來拓展預算。他說:“如果你設想一下,未來存在一種以數千萬美元而不是數十億美元的商業能力去月球的情況,我認為航天機構會發現與這些商業公司合作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波梅蘭茨說,私人支援“將使政府航天機構能夠做得更好一點、更快一點、更便宜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