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來支援我們。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編者按:在這篇報道釋出後,聯合國氣候峰會的代表們在週六凌晨恢復了談判,最終各方達成共識,認可了下文報道中概述的協議。
哥本哈根——美國、中國、印度和南非構成了一個不斷壯大的國家群體的核心,這些國家已同意承諾應對氣候變化,從而結束了在丹麥首都為期兩週的艱苦談判,這是聯合國氣候峰會的一部分。所謂的“哥本哈根協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將首次在附件檔案中列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
“我們將設定一個減緩目標,將升溫限制在不超過 2 攝氏度,”貝拉克·奧巴馬總統在新聞釋出會上說。“美國及其合作伙伴在哥本哈根秉持的透明度、減緩和融資是一項新的共識,這項共識將成為全球行動的基礎。”
一份協議草案文字——細節在本報告提交時仍在最終確定中——包括以下目標:到 2050 年將全球排放量在 1990 年水平基礎上減少 50%;發達國家到 2050 年將其排放量減少 80%,並在 2020 年減少 “X”(這是目前的字面措辭)%;發展中國家將採取“減緩行動”,這些行動將“接受國際衡量、報告和核查”;在 2010 年至 2012 年間為最脆弱國家提供 300 億美元的適應和減緩資金,包括一個“哥本哈根氣候基金”;以及在 2016 年對該協議進行審查,審查將“包括考慮加強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限制在 1.5 攝氏度的長期目標”。
“我們知道[即將設定的排放目標]本身不足以讓我們達到我們需要達到的目標,”奧巴馬說。“科學表明還需要做更多。”
該協議當然遺漏了世界上的大片地區,包括非洲、所謂的小島嶼國家以及其他可能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儘管衣索比亞總理梅萊斯·澤納維也參與了談判,奧巴馬說。“如果氣候變化方面沒有達成協議,非洲的損失將比大多數地區都大,”澤納維週三在會議上的講話中表示。“因為我們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損失,我們必須準備好保持靈活性,並準備好付出更多努力來遷就他人。”
一些可能被列出的目標已經明確,例如中國降低排放強度。“我們已經設定了新目標,即到 2020 年將單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 2005 年的水平降低 40-45%,”溫家寶總理在週五的會議講話中表示。“我們沒有給這個目標附加任何條件,也沒有將其與任何其他國家的目標掛鉤。我們將用實際行動信守諾言。” 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重申了他的國家承諾到 2020 年將其排放強度在 2005 年水平基礎上降低 20%。
“擺在桌面上的資金是對兩個世紀以來溫室氣體排放的補償,因為[發達國家]擁有那些首先實現工業化的國家的特權,”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在週五上午的會議講話中表示。“如果我們需要做出更多犧牲,巴西願意動用資金來幫助其他國家。”
但資金和減排都不能保證。“我認為我們仍然應該朝著比這更具約束力的方向努力,但這在本次會議上是無法實現的,”奧巴馬說。“《京都議定書》具有法律約束力,但人們最終仍然未能達標。”
儘管如此,所有 193 個國家現在都將有機會在週五晚些時候,即談判最後一天的晚上,對即將成為“哥本哈根協議”的檔案做出回應。蘇丹的盧蒙巴·迪亞平是參與 77 國集團發展中國家集團的談判代表,他稱該協議“嚴重違反”聯合國原則,並指出“兩攝氏度將給非洲和小島嶼國家帶來大規模破壞”。他補充說:“這項協議仍然只是一個想法。如果任何一方拒絕這項協議,那就沒有協議。”
環境保護主義者和其他活動團體也表示懷疑。“它顯然與科學不符,”關注科學家聯盟的政策主管奧爾登·邁耶說。“我們甚至沒有評估其效果所需的[排放]削減數字。”
科學家們在這一點上也沒有任何作用了。“我們沒有什麼可做的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團成員高·平石說。“人們真的很疲憊。也許厭倦是更好的詞。”
但許多美國政治家在本週早些時候表示支援類似的東西。“兩攝氏度是目前歷史時刻的適當目標,”美國眾議員愛德華·馬基在週四的新聞釋出會上說,儘管他在眾議院的一些同事繼續在峰會上辯論氣候變化的科學性。“科學界存在腐敗文化,”眾議員約翰·沙利文週五指責說。參議員約翰·克里在週三的新聞釋出會上辯稱:“哥本哈根的成功對於明年在美國參議院和國會的成功至關重要。”
最終,在國內和國際政治中,政治壓倒了科學,從而促成了這項協議的起草。“最終,這個問題將由科學來決定。科學表明,我們將來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措施,”奧巴馬說。“我們將實現這些目標,正如我之前所說,不是因為科學要求這樣做,而是因為它為我們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機會。”
“這些國際討論實際上已經進行了近二十年,除了氣候變化現象加速加劇之外,我們幾乎沒有什麼成果可以展示,”奧巴馬週五上午在向會議發表講話時表示,之後達成了他稱之為“有意義的”協議。“現在不是光說不練的時候了。” 然而,隨著週六的開始,談判仍在繼續,目前尚不清楚說哥本哈根會議達成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協議是否準確。
“你不可能讓世界上所有人都滿意,”印度環境部長 Jairam Ramesh 說,他指出該協議將提交給全體會議,並且他仍然相信該文字最終會獲得批准。但是,他補充說,一些國家可能認為它不夠有力。“對於小島嶼國家來說,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馬爾地夫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似乎也同意。“高於百萬分之 350 的碳濃度和高於 1.5 攝氏度的溫度升高將淹沒我的國家,溶解我們的珊瑚礁,使我們的海洋酸化,並破壞地球氣候的穩定性,”他在週三的講話中表示。“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但墨西哥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龍——墨西哥城將於 2010 年 11 月主辦第 16 屆締約方大會——向新聞界宣佈:“本次會議將接受哥本哈根協議……在此取得的進展必須成為未來協議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