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立性?:美國權衡多種方案,以在 21 世紀推動國家寬頻發展

國際政府和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齊聚哥倫比亞大學,討論資料網路的速度和限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獲獎新聞,以支援我們。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網際網路開啟了一個基本上不受限制地訪問各種資訊的時代。然而,儘管網際網路提供的許多內容都是免費的,但訪問網際網路本身從來都不是免費的。這種二分法是長期且棘手的“網路中立性”辯論的核心,該辯論圍繞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應為其服務收取多少費用,以及這些公司應在管理其基礎設施上的資訊流方面發揮什麼作用。

固定費率與分層定價結構、資料平等與優先內容——即使其他高科技國家,特別是韓國,聲稱已成功超越這個問題,但在美國,爭論仍在繼續,而且沒有結束的跡象。

韓國全速前進
韓國被認為是世界上向其 5000 萬公民提供高速寬頻網際網路接入的領先國家,韓國電信(KT)執行副總裁 Tae-Yol Yoo 在 10 月 15 日於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舉行的電信論壇“2010 年電信狀況”上表示,它向寬頻使用者提供基本和高階網路接入。“如果有人想載入一些高階內容(如影片),他們可以在高階網路上進行,”他說。“當然,他們為此付費。”

Yoo 說,網路中立性(固定費率定價和給予所有資料平等的優先地位)對 KT 來說不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KT 嘗試了基於使用量的定價,使用者為他們消耗的頻寬量付費,但兩年前放棄了這項努力,部分原因是該國 5% 的網際網路使用者佔用了 50% 的網際網路頻寬。這些超級使用者減慢了其他所有人的流量,使其他客戶不太可能使用(和支付)網際網路接入。

相反,KT 將其網際網路骨幹網分為一項高階服務,其功能類似於影片、多媒體和其他大流量的快速高速公路,以及一項適用於大多數普通使用者的基本服務。顧名思義,高階客戶為使用該服務支付更多費用。作為回報,KT 向他們保證將以特定速度提供資料傳輸。

KT 高階服務的費用是多少?大約每月 28 美元。Yoo 說,由於該國其他兩家主要電信公司的競爭,他的公司必須保持低價。

在過去三年中,韓國在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和思科系統公司聯合進行的全球寬頻質量調查中排名第一,最新的調查於上週釋出。該國近 100% 的 1670 萬家庭是寬頻使用者。Yoo 說,目前該國 80% 以上的地區可以訪問 100 兆位元/秒的寬頻速度。根據賽德-思科研究,該國平均下載速度為 33 兆位元/秒,上傳速度約為 17 兆位元/秒。

據 Yoo 稱,韓國政府承諾在三年內為每個家庭提供固定線路(與無線相反)寬頻 1 千兆位元/秒的網路連線速度。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一種方法是擴建其光纖基礎設施。如今,一半以上的寬頻線路是光纖電纜,其餘的是速度較慢的銅線。韓國寬頻交付戰略(針對固定線路和無線)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將盡可能多的資料流量從其主基礎設施解除安裝到位於家庭和當地企業的微型蜂窩或毫微微蜂窩網路上。

陷入僵局
在美國,網路中立性辯論仍然非常活躍,根據賽德-思科的研究,大約 75% 的家庭擁有寬頻連線,這些連線的平均下載速度約為 9.6 兆位元/秒,上傳速度約為 2 兆位元/秒。(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GAO)於 9 月釋出的一項研究估計,美國 90% 以上的家庭擁有寬頻接入。)無論如何,這兩項研究都將美國在普遍寬頻接入方面列為發達國家第 15 位。

美國的情況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該國的物理規模。美國擁有的寬頻使用者線路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但它的覆蓋面積也比日本大得多,根據 GAO 的報告,日本的寬頻使用者線路數量排名第二。日本的面積大約與加利福尼亞州一樣大。同樣,排名第一的韓國的基礎設施只需要覆蓋略大於印第安納州的陸地面積。

然而,美國成功交付高速寬頻的最大障礙是政治和經濟因素。聯邦通訊委員會在管理寬頻市場方面的權力不完整,這要歸功於它在 2002 年決定將網際網路歸類為“資訊服務”而非“電信服務”,後者該機構本可以根據 1996 年的《電信法案》對其進行控制。這導致法院駁回了聯邦通訊委員會為強制執行網路中立性和阻止網際網路提供商限制網路流量所做的努力,正如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在 4 月裁決支援康卡斯特時所做的那樣。聯邦通訊委員會反對康卡斯特阻止使用者訪問用於觀看頻寬密集型影片的對等軟體。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的噩夢
真正讓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感到害怕的是,他們可能會被迫投資於更強大的基礎設施,以支援網際網路流量的急劇增加,但卻沒有任何保證他們可以透過實施新的光纖來賺取更多利潤。思科全球技術政策副總裁羅伯特·佩珀在電信論壇上表示,2009 年至 2014 年間,全球基於網際網路協議的流量將增長 4.3 倍,達到每月 750 艾位元組(1 艾位元組為 10 億千兆位元組)的資料在網路上流動。根據佩珀的說法,到 2014 年,北美將產生最多的網際網路協議(IP)流量,每月 19 艾位元組。

這種增長的大部分將由影片下載驅動。佩珀說,人們對基於網路的影片百看不厭,無論是下載到他們的電視、電腦還是手機,並補充說:“PC 上的影片很流行,而電視上的影片正在增長。”

這些預測讓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感到不安,因為自 2001 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以來,他們不願對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投資,這使得他們擁有了大量的網際網路接入能力,但沒有足夠多的公司來為此付費。法國電信研究公司 IDATE 的執行長 Yves Gassot 在哥倫比亞論壇上表示,電信公司正處於一個難以找到新的收入增長方式的時期,儘管對更快、更可靠的固定和移動網際網路接入的需求很高。

時代華納有線和其他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希望隨著需求的增長而增加寬頻容量。美國第二大有線運營商和第三大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時代華納的政府關係高階副總裁史蒂夫·特普利茨在會議上說:“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必須由消費者實際想要的東西驅動,而不是我們希望他們可能想要的東西。”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的負擔還包括聯邦通訊委員會的國家寬頻計劃,該計劃是去年由國會作為《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的一部分授權的。該計劃旨在到 2020 年為美國 1 億家庭提供 100 兆位元/秒的網際網路連線。

特普利茨說:“我們認為政府不適合對所需的基礎設施和容量水平做出判斷。” 雖然 100 兆位元/秒被廣泛宣傳為目標寬頻接入速度,“也許我們會了解到 100 兆位元/秒是不夠的。政府不應該決定速度是多少。”

不足為奇的是,Verizon 的觀點與其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競爭對手的觀點相同。展望更遠的未來,Verizon 的網際網路和技術政策副總裁林克·霍溫在哥倫比亞會議上表示,“考慮到我們看到的用途,我們無法證明千兆交付及其所帶來的成本是合理的。”

但是,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試圖將自己描繪成其服務需求增加的受害者的做法很難理解。去年,由於移動寬頻、電子郵件和訊息傳遞產品的使用增加,Verizon 的每使用者每月資料服務平均收入 (ARPU)增長了 17.9%,達到 15.20 美元,而 2008 年為 15.20 美元。該公司的無線資料收入增長了 31%。(AT&T 的無線資料收入在 2009 年增長了 33%。)(pdf) 同樣,根據該公司的 2009 年年度報告(pdf),時代華納的住宅和商業高速資料服務收入也從 2008 年到 2009 年有所增加。時代華納還報告稱,在同一時期,提供高速資料服務的成本有所下降。

可能的解決方案
政府、行業甚至網際網路和無線使用者都可以採取(並且在許多情況下已經採取)幾種方法來避免在網路中立性和基礎設施投資問題上陷入僵局。這些方法包括將資料流量從運營商網路解除安裝到個人網路,利用空閒的廣播頻譜或“空白頻段”(無線裝置可以透過其連線),以及更靈活的定價方式。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吳修銘在論壇上表示:“在大多數行業中,當客戶想要購買更多你的產品時,這對你來說是件好事。然而,運營商卻抱怨對其產品的需求。”

包括韓國電信(K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和 Verizon 在內的電信公司一直在推動客戶在其家庭和辦公室安裝微型蜂窩基站、微微蜂窩基站或毫微微蜂窩基站,以允許使用者解除安裝網路流量。高通公司全球業務開發和產品管理高階主管尼克·卡特在論壇上表示:“這可能是運營商在不花費太多基礎設施費用的情況下滿足需求的最有效方式。”包括 iPhone 在內的新型智慧手機被設計為儘可能透過 Wi-Fi 連線網際網路,以減輕 AT&T 無線網路的壓力。思科公司的佩珀表示,考慮到超過 90% 的移動裝置使用發生在室內,可以在室內安裝無線接入點和個人基站,這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允許未經許可的智慧手機、計算機和其他無線裝置透過空白頻段連線網際網路,此舉也將有助於減少無線網路的流量。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寬頻問題高階顧問菲比·楊在會議上表示,頻譜可能是寬頻最重要的資源。實際效果如何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楊補充說,將頻譜從一種用途重新用於另一種用途需要 6 到 13 年的時間。

另一種選擇是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開發定價模型,既能解決他們自身的問題,也能解決客戶的問題。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可能希望允許客戶選擇如何分配他們的每月頻寬。那些優先訪問諸如 YouTubeHulu 等多媒體密集型網站的使用者將被相應收費,而那些主要使用網際網路傳送電子郵件或進行網上購物的使用者也會被相應收費。還有一些軟體製造商為電信公司用來管理使用者帳戶和計費的軟體提供了一種選擇,即在不同的網頁中設計一個“加速”按鈕,使用者可以在需要臨時提高連線速度時點選該按鈕,例如觀看流媒體影片或下載電影。就像有線電視公司對點播節目收費一樣,加速使用可以新增到使用者的每月賬單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