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科學家稱:危險的全球變暖比你想象的更近

兩份新報告闡述了採取快速行動和提高認識的理由

突發的氣候變化不僅迫在眉睫,而且已經發生。夏季北極海冰的迅速減少速度超出了所有科學預測,這將對從大氣環流到全球航運等一切事物產生影響。動植物和其他物種已經在努力適應快速的氣候變化,增加了與恐龍滅絕相媲美的大規模滅絕的風險。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的一份新報告如此警告道。

這正是長期氣候科學家詹姆斯·漢森和一群科學家及經濟學家在另一篇新論文中敦促的原因,他們認為目前限制全球變暖的努力嚴重不足。特別是,將全球變暖限制在不超過 2 攝氏度的全球談判,用主要作者、最近退休的戈達德空間研究所所長和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的研究員漢森的話來說,有“破壞地球”的風險。

漢森在談到題為“評估“危險的氣候變化””的論文時說:“我們開始這篇論文是為了為針對政府不履行職責、不保護年輕人和後代權利的法律行動提供依據。我們不能燃燒所有這些化石燃料。政府政策中沒有對此的認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要故事的未來。


該論文發表在PLOS ONE 上,闡述了為什麼迄今為止的化石燃料排放量足以永久改變地球氣候的原因,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到百萬分之 400 以上,這是至少 300 萬年未見的水平。根據分析,全球碳專案的資料顯示,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的全球排放量在2012 年再次創下新高,必須在未來幾十年內降至零汙染。漢森在哥倫比亞大學與記者舉行的會議上指出:“可負擔得起的清潔能源可能是地球最大的需求。”該會議旨在討論新的分析

鑑於問題的規模——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仍然提供世界上 80% 以上的能源——漢森及其合作者認為,需要做出“以上所有”的清潔能源努力。這包括地熱、水力、核能、太陽能、風能以及進一步開發從化石燃料燃燒中捕獲二氧化碳並以某種方式永久儲存的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將汽車從汽油驅動改為電力驅動也將至關重要。“所謂的正常是完全魯莽的,”地球研究所的合著者、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在談到化石燃料汙染每年大約 3% 的增長率時說,這使世界走向到本世紀末大約 4 攝氏度的變暖。“要大幅度地脫碳能源系統,需要在世界各地幾乎前所未見的努力規模。”

事實上,根據該論文的計算,排放量必須從現在開始每年在全球範圍內下降 6%,儘快降至 350 ppm 以下。延遲會增加需求,並使恢復到 350 ppm 更加困難。迄今為止,最快的脫碳速度——例如法國轉向核能發電或丹麥推動風力發電——每年最高速度約為 2%,而且是在相對較小的國家。根據分析,如果這種速度在 1995 年在全球範圍內開始,那還好,但現在需要快得多。

加速這種改變的關鍵可能是在碳排放上徵稅或其他費用,這將迫使化石燃料支付其環境影響的全部成本。即使價格高達每噸 40 美元,也只會帶來全球經濟產出 1% 的成本,薩克斯指出。美國政府已經為其各種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建立了持續二氧化碳汙染的社會成本——現在假定為每噸 35 美元

但是,最必要的政策可能是制定一個如何實現此類減排的計劃,包括支付減排措施的措施,無論是碳稅還是某種未來償還的清潔能源債券。薩克斯認為:“以較低的成本,有可能避免毀滅性的風險。這是一個可以贏得的命題。它具備成功故事的要素,但它很難。”

現在開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20 世紀全球已經變暖了 0.8 攝氏度。漢森說:“我們確實要超過 500 吉噸碳和 1 度”的變暖。“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超過2 度閾值。”

有一個好訊息。科學研究表明,海洋洋流變化或北極永久凍土和海洋中冰凍甲烷的快速融化等威脅不太可能突然發生。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氣候學家、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研究快速氣候變化相對風險的研究主席吉姆·懷特在新聞釋出會上介紹這項研究時解釋說:“永久凍土和海洋中的碳足以與所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相提並論,而且沒有理由認為氣候變暖後它不會釋放出來。”但他補充說:“它不會突然釋放出來”,他還補充說,“與此同時,如果我們不將溫度降下來,我們仍然必須適應所有釋放出來的碳。”

意外情況是不可避免的——或許最好用舊地圖製作者在未知區域使用的短語“這裡有龍”來概括——特別是考慮到對一些最大威脅的監測不足。對北極甲烷的測量相對較少,也沒有對西南極冰蓋的持續融化進行任何監督,因為較溫暖的水域沖刷著它的底部。懷特指出:“我們不這樣做。在一些觀察領域,我們基本上是盲目的,但我們知道我們應該關注。”

該報告呼籲建立一個突發變化早期預警系統,可能會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航空航天局、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地質調查局等一系列聯邦機構的監測和建模工作彙集在一起,然後將這些物理科學資訊輸入到社會科學工作中,以加強預警,就像現在用於颶風預警的“不確定性錐形”一樣。畢竟,就在 12,000 年前,地球的氣候似乎在幾十年內變暖了幾攝氏度——結束了一個被稱為新仙女木期的平均氣溫較低的時期。

然而,現實情況是,美國正在進一步削減此類努力,包括削減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溫室氣體監測網路延遲發射用於民用和軍用氣象觀測的衛星以及其他監測系統。懷特說:“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喜歡認為我們對地球的研究足夠好,不會被矇在鼓裡。作為一名現實主義者,我非常肯定我們會措手不及。”

此外,正如最近在華沙舉行的聯合國談判再次證明的那樣,關於氣候變化的國際爭論是關於誰負責,而不是需要做什麼。因此,像北極海冰的快速融化這樣的意外情況是不可避免的,但極端的全球變暖仍然不是必然的。漢森說:“我擔心的不是臨界點,而是不歸路。”“不是事情是否會迅速發生,而是它們是有保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