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據報道,上週五深夜和週六清晨,一場氣旋襲擊了東南亞國家緬甸,導致超過22,000人死亡,另有41,000人失蹤。這場持續10小時的風暴,風速高達每小時150英里,襲擊了緬甸最大的城市仰光,並在曾經被稱為仰光的港口城市傾瀉了20英寸的降雨。根據已發表的報告,該國外交部長擔心最終的死亡人數可能會高達50,000人。這將使這場風暴——熱帶氣旋納爾吉斯——成為緬甸最具破壞性的自然災害之一,也是該地區繼2004年海嘯之後的第二大災難,後者奪走了近20萬人的生命。
納爾吉斯之所以是氣旋,是因為它起源於印度洋。氣旋與颶風和颱風的區別在於它們的起源地。所有這些都是風速超過每小時74英里的風暴。如果它誕生於大西洋或太平洋國際日期線以東,則被稱為颶風;在西北太平洋,它被稱為颱風;在西南太平洋和東南印度洋,它變成強熱帶氣旋;在北印度洋,它是一個強氣旋風暴;在西南印度洋,它被稱為熱帶氣旋。它們可以攜帶相當於10,000個核彈的能量——使其成為自然界最具破壞性的風暴。這些風暴通常在每年的這個時候開始在北半球出現,因為海水變暖。如今,關於氣候變化以及它本應帶來的全球氣溫總體上升是否會導致熱帶氣旋在未來更頻繁地發展和變得更強大,存在著激烈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