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現狀:超越最壞情況的氣候變化情景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已宣佈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毋庸置疑”。 困難的部分:試圖阻止它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一個由2500多名科學家和其他專家組成的機構——在其今年早些時候關於全球變暖物理科學的第一份報告中寫道,氣候變化是“毋庸置疑的”,並且有90%的把握認為“自1750年以來人類活動的淨影響是變暖”。在第二次評估中,IPCC指出,人為造成的變暖正在對地球產生可識別的影響,從物種遷徙到永凍層融化。儘管有這些發現,但由於化石燃料燃燒的增加,導致這一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上升,同時,降低排放量的具有成本效益的選擇尚未被採用,該委員會在其第三份報告中發現。

IPCC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評估——稱為綜合報告——結合了所有這些報告,並補充說,“升溫可能導致一些突然或不可逆轉的影響,這取決於氣候變化的速率和幅度。”儘管各國仍在爭論解決這一發現的最佳方法,但包括美國、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甚至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130個國家都同意這一發現。

IPCC綜合報告的主要作者、經濟學家加里·約赫說:“事實上,各國政府現在要求作者報告那些由於其潛在的非常嚴重的後果而屬於高風險和‘關鍵’的風險。他們或許給了地球一次拯救自己的機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故事。


這些風險包括

氣溫升高——持續的全球變暖幾乎是肯定的(或超過99%的可能性會發生),這將導致好壞參半的影響。積極的一面是,死於低溫的人會減少,較冷地區的農業產量會增加。不利之處包括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作物產量減少、昆蟲爆發增加、積雪減少導致供水減少以及城市空氣質量日益惡化。

熱浪——科學家們有超過90%的把握認為,全球範圍內的極端高溫事件將會增加,導致野火危險增加,人類死亡和藻類大量繁殖等水質問題。

強降雨——科學估計表明,從暴雨到暴雪,極端降水事件有超過90%的可能性變得更加常見,導致水質下降、洪水增加、農作物受損、土壤侵蝕和疾病風險增加。

乾旱——科學家們估計,乾旱變得更加頻繁和廣泛的可能性超過66%,這將使水資源更加稀缺,透過作物歉收增加飢餓風險,並進一步增加野火風險。

更強的風暴——海洋水溫升高可能會增強熱帶氣旋(也稱為颶風和颱風)的威力,增加人類死亡、受傷和疾病的風險,以及破壞珊瑚礁和財產。

生物多樣性——如果平均氣溫上升超過1.5攝氏度,那麼科學界已知的多達三分之一的物種可能面臨滅絕的風險。

海平面上升——世界海洋的海平面將會上升,很可能會淹沒低窪陸地,使淡水變成微鹹,並可能引發受影響地區人口的大規模遷移。

最近IPCC報告的另一位主要作者、化學工程師倫尼·伯恩斯坦說:“隨著溫度升高,熱膨脹將導致海平面上升,而與冰融化無關。跡象表明,僅這一因素就可能導致嚴重問題[而且]冰蓋融化將大大加速[它]。”

IPCC在其海平面上升預測中明確沒有包括的這種冰蓋融化已經發生,並且可能會加速,根據最近的研究,格陵蘭冰蓋的融化速度已經加速到科羅拉多河平均流量的六倍。研究還表明,世界一直在以最高的預計水平排放溫室氣體,並且海平面上升也超過了IPCC在2001年上次評估中的預測。

斯坦福大學的氣候學家、IPCC的主要作者斯蒂芬·施耐德說:“我們現在的情況高於高情景。這不是一個安全的世界。”

其他近期發現包括

碳強度增加——在世紀之交之前,每輛汽車製造、每份漢堡或每件小部件售出的二氧化碳量一直在持續下降。但是自2000年以來,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長超過3%。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繁榮,它們依賴汙染嚴重的煤炭來為生產提供動力。但是,發達國家的排放量也開始上升,自2000年以來增長了2.6%,這是根據這些國家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提交的報告得出的。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還認為,由於能源需求的增長,美國的排放量可能會繼續增加。

碳匯減緩——世界上的海洋和森林吸收人類活動釋放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少,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更快地上升。總而言之,人類在2006年釋放了99億公噸(2.18 x 1013磅)的碳,與此同時,北大西洋吸收此類排放的能力下降了50%。

影響加速——氣溫升高促使遠北地區的春天提前到來,並導致植物物種向曾經冰冷的地區進一步蔓延。同時,北極海冰在今年創下歷史新低,僅覆蓋159萬平方英里,從而打破了2005年205萬平方英里的先前最低記錄。

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位於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資深研究科學家馬克·塞爾澤說:“觀測到的損失速度比任何預測都要快。我們已經為明年的又一次重大損失做好了準備。我們現在在北極有如此多的開闊水域,在夏季吸收了如此多的能量,以至於海洋變暖了。今年秋天重新長出來的冰會很薄。”

即使這些看似對我們有利的加強的正反饋(白色冰被深色水代替,後者吸收更多能量並阻止更多白色冰的形成)的負面後果仍然存在。

例如,德國基爾大學萊布尼茨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最近發現,浮游生物在高濃度大氣二氧化碳條件下會消耗更多的碳。進行這項研究的海洋生物學家烏爾夫·裡貝塞爾說:“浮游生物富含碳。它們的數量沒有增加,但每個細胞中的碳含量更高。”

這可能意味著微小的海洋植物可能會吸收更多排放到大氣中的碳。不幸的是,來自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其他研究表明,這種浮游生物沒有足夠大量地到達海底,無法長期封存碳。

此外,這種富含碳的浮游生物只有在二氧化碳濃度達到目前值的兩倍時才會開始出現——大氣中為750ppm,而目前約為380ppm(在這個水平上,災難性的變化可能已成定局)——而且它們對所有依賴它們為食物的動物的營養價值較低。裡貝塞爾說:“這種機制既太小也太晚了。透過變得更富含碳,浮游動物必須吃更多的浮游植物才能獲得相同的營養”,因此“它們生長和繁殖的速度更慢”。

IPCC指出,有一些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例如對建築物進行節能改造,但表示必須儘快實施這些解決方案,以阻止進一步的損害。施耐德說:“我們晚了25年。如果目的是避免危險的變化,我們已經經歷了。現在的目的是避免真正危險的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