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厄內斯托給美國東海岸帶來了洪水般的降雨,颶風約翰襲擊了墨西哥的太平洋海岸。颱風桑美在中國造成至少 436 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它在幾周前登陸時是該國半個世紀以來最強的熱帶氣旋,而新的颱風,名為伊歐凱,以 50 英尺高的海浪猛烈襲擊了威克島。
這些風暴根據它們形成的海洋的不同,分別被稱為颶風、颱風或氣旋,它們是大自然最猛烈的風暴之一。熱帶氣旋是形成於海洋中的巨大旋轉風暴,根據其風力強度進行評估。大西洋的風暴按薩菲爾-辛普森等級進行評級,該等級由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科學家於 1969 年制定。該等級按類別對颶風進行評級[單擊此處檢視等級]。即使在最弱的時候,颶風產生的風速也超過每小時 74 英里。而更強的風暴,例如去年的災難性颶風卡特里娜,則以超過每小時 131 英里的風速衝擊。
儘管熱帶氣旋可以釋放相當於 10,000 個核彈的能量,但它們和任何風暴一樣,都源於卑微的起點:由匯聚的風引起的擾動。大西洋颶風——以中美洲泰諾人的邪惡神祇 Huracan 命名——通常形成於雷暴從非洲海岸吹來,向海洋移動並在東加勒比海積聚力量時。然而,風暴需要高溼度、高空輕風和溫暖的海洋才能增強為氣旋強度。如果缺少這些要素之一,風暴就會逐漸消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條件在 8 月至 10 月之間在北大西洋最為普遍,但這只是一個相對短暫的季節。相比之下,亞洲太平洋沿岸的條件在 6 月至 12 月之間非常適合颱風形成。隨著熱帶擾動增強,風暴周圍區域的地表壓力下降。圍繞風暴眼(實際上是低壓渦旋,迫使高壓空氣向下,在那裡被海洋加熱,為產生強降雨的風暴雲提供能量)的特徵性旋轉加劇。
由於溫暖的海洋和低層大氣中更溫暖的空氣為這些風暴提供動力,一些研究人員預測,全球氣溫升高將導致更多更強的熱帶氣旋。這項不斷增長的證據的最新補充透過統計比較近地表空氣和大西洋海面溫度與過去 50 年的颶風強度,將氣候變化與風暴增加聯絡起來。熱帶氣旋已經開始在以前很少出現的地方形成:卡塔琳娜(如上圖所示)於 2004 年 3 月在南大西洋形成,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被監測到的此類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