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耐藥性:歸咎於救命的瘧疾藥物?

對環丙沙星的耐藥性出現在沒有使用過該抗生素的人群中,但這些人服用過相關的抗瘧藥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過度使用一種用於預防和治療瘧疾的藥物可能正在加劇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人員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上報告說,在蓋亞那偏遠雨林社群的村民的消化道中檢測到了對大腸桿菌具有耐藥性的細菌,這些村民曾服用氯喹來預防和治療瘧疾,這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可能致命的疾病。這是第一項表明耐藥性可能出現在從未接觸過該抗生素的個體中的研究,該抗生素在世界範圍內被用於治療細菌感染,包括肺炎、尿路感染和性傳播疾病。

多倫多大學新寧布魯克健康科學中心的高階科學家安德魯·西莫爾(Andrew Simor)說:“在10到15年前,對環丙沙星的耐藥性很少見。[現在],在偏遠地區之外,醫院和廣大社群中對環丙沙星的耐藥性正在成為一個問題。”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大腸桿菌是人類感染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十年前,它幾乎普遍對環丙沙星敏感。”他說,如今,接受檢測的住院患者中,多達30%的患者的大腸桿菌對環丙沙星沒有反應,而環丙沙星是治療這些細菌的首選藥物。

已知耐藥細菌 源於抗生素的過度使用,這就是為什麼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它們可以在無法獲得環丙沙星的地區發展的原因,該研究的合著者、安大略省萊克里奇健康網路的傳染病專家邁克爾·西爾弗曼(Michael Silverman)說。實際上,他說,在蓋亞那偏遠村莊,耐環丙沙星的大腸桿菌甚至比在美國重症監護病房中更普遍,“在那裡,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服用抗生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監測了他們診所患者體內耐抗生素大腸桿菌的水平。西爾弗曼說,他們發現,2003年2月份的耐藥率比一年前高出三倍以上。這一跳躍與2002年末該疾病(導致高燒、寒戰、噁心和頭痛)大規模爆發後,氯喹(一種廣泛用於預防和控制瘧疾)的增加使用有關。

氯喹,一些村民每天服用,是環丙沙星的近親化學物質。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基於氯喹合成的副產品,創造了包括環丙沙星在內的抗生素類(喹諾酮類)。在實驗室實驗中,該團隊證實,在人體腸道中看到的類似氯喹濃度促使大腸桿菌產生環丙沙星耐藥性。

這些發現可能對日益嚴重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產生深遠的影響。與對抗瘧疾的藥物的使用相比,環丙沙星在全球的使用相形見絀,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計,每年有3.5億至5億人(主要在非洲、亞洲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感染瘧疾。西爾弗曼說:“很可能抗瘧藥可能正在誘導熱帶地區發生的大量抗生素耐藥性。”

澳大利亞北阿德萊德婦女兒童醫院的實驗室醫學主管約翰·特納奇(John Turnidge)稱這項研究“引人入勝”,並指出他長期以來一直懷疑抗生素的過度使用不是細菌耐藥性的唯一原因。他說,這表明某些藥物,如氯喹(其作用是針對紅細胞內的寄生蟲),可能會驅動其他類藥物(如抗生素環丙沙星)的耐藥性。

傳統上,科學家以不同的方式針對病毒、細菌和寄生蟲,並假設這些治療彼此之間沒有太大的關聯。但是,這一發現表明,在鼓勵人類病原體產生耐藥性時,一種可能對另一種產生影響。

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的傳染病專家克里斯托弗·普洛韋(Christopher Plowe)說,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確定衛生官員是否應該重新考慮廣泛使用氯喹來對抗瘧疾。研究人員計劃測試氯喹以外的其他抗瘧藥的效果,以確定它們是否能在不削弱環丙沙星功效的情況下,做到同樣有效。

西爾弗曼強調,這項研究突顯了需要繼續努力透過使用殺蟲劑處理的蚊帳來預防瘧疾,並開發出有效的疫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