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教育:用石頭激發記憶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由演員歌蒂·韓開創的社會情感學習專案MindUP中,孩子們學會正念——即在沒有評判的情況下專注於當下。這項技能培養了健康的生活態度,磨練了注意力,並創造了一種平靜感,為學習做好心理準備。(有關正念對大腦的好處,請參閱週五的文章“性格教育——仔細考慮蔓越莓幹”

下面的影片展示了另一種訓練正念的技巧。在這個練習中,溫哥華威廉·範霍恩爵士小學的三年級老師瑪麗安·普林斯,要求她的學生從一堆看起來相似的石頭中挑選一塊普通的灰色石頭,非常仔細地(正念地)檢查它,然後把它放回圓圈的中心,那裡石頭又形成了一堆。孩子們專注於他們選擇的石頭的感覺和外觀,試圖記住這些感官特徵,以便在石頭放回堆裡後能夠識別出自己的石頭。

在練習過程中,普林斯要求學生指出他們正在使用的大腦區域。一個小男孩在腦部圖上指出了前額葉皮層,它是自我調節和某些型別記憶的所在地,還有其他功能。在MindUP課堂上,孩子們學習大腦解剖學。孩子們顯然喜歡瞭解他們的大腦,但解剖學課程也應該具有賦權的作用。將想法與結構聯絡起來可能有助於磨練思考思考的能力,即元認知,這反過來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有關社會情感學習以及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請參閱我在《大眾科學》9月/10月刊上的專題文章“學校增加註意力、毅力和情緒控制的訓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學生們對大腦的討論中出現的另一個概念引起了我的興趣。普林斯一度問道:“我們的大腦是堅硬而固體的,還是有彈性的?”孩子們齊聲回答說:“有彈性的。”然後普林斯說:“每一個新的經歷都在幫助我們的大腦成長。”這種談話預設並強調了一種叫做成長心態的東西,即智力是可塑的(不是固定的),可以透過教育和努力工作來發展。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研究表明,這種態度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動力和在學校的成功。(請參閱卡羅爾·S·德韋克在《大眾科學心理》2007年12月/2008年1月刊上發表的“培養聰明孩子的秘訣”。)

孩子們的大腦確實似乎在成長。當我在普林斯的班級觀看這項活動時,孩子們進行了兩次,正如普林斯在影片中指出的那樣,他們第二次找到自己的石頭時好得多。為什麼?“練習”,一個聰明的孩子說,強調了努力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在第二次試驗結束時,普林斯舉起最後一塊石頭,這是所有孩子都找到自己的石頭後剩下的。那是我的。

要了解更多關於學校社會情感學習的資訊,請聽我在NPR的《On Point》節目中與湯姆·阿什布魯克討論該主題的節目:“閱讀、寫作和性格”

本週晚些時候:性格教育——可樂瓶中的大腦。三年級教師瑪麗安·普林斯演示瞭如何使用裝滿沙子、閃光粉和水的水瓶來演示大腦對壓力的反應。

檢視本影片系列中的先前帖子

性格教育——用棉球教導控制

性格教育——仔細考慮蔓越莓幹

 

意識流新增到您的RSS訂閱中,以保持最新帖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