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奧巴馬預算申請前夕 NASA 未來走向的猜測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巴拉克·奧巴馬總統預計將於 2 月 1 日提交 2011 財年的預算申請,但聽取許多評論員的說法,NASA 的天已經塌了

週三,《奧蘭多哨兵報》報道,奧巴馬的預算基本上會廢除“星座計劃”,這是 NASA 目前開發太空梭後繼者的計劃。太空梭剛剛安排了最後五次發射,將於今年或 2011 年退役,而且在沒有“星座計劃”的情況下,美國載人航天的未來尚不明朗,但可能需要商業供應商將宇航員送入軌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前 NASA 局長和“星座計劃”的堅定擁護者邁克爾·格里芬週四發表的一份宣告中,格里芬表示,如果傳言屬實,這些傳言的變化表明奧巴馬“已選擇建議國家放棄其在太空前沿的領導地位”,格里芬稱這一決定“甚至比”尼克松總統終止阿波羅計劃“更糟糕”。卡西尼號宇宙飛船成像團隊的負責人卡羅琳·波爾科在 Twitter哀嘆了這一訊息:“看起來我們要退出比賽了。”

在預算申請正式公佈之前,不可能確定其中包含什麼。也不可能預測國會將如何處理該預算申請。但值得考慮的是:如果事情像人們擔心的那樣發展,我們真正失去了什麼,又在很久以前失去了什麼?

“星座計劃”是布什時代源於其 2004 年太空探索願景的計劃,該願景是在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後製定的。最初的計劃:在 2010 年之前退役太空梭,開發一種新的載人發射火箭(後來命名為“戰神 1 號”),不遲於 2014 年使用,並在 2015 年至 2020 年之間將人類送回月球。

2009 年,在布什宣佈五年後,奧巴馬政府召集了一個由前航空航天業高管諾曼·奧古斯丁擔任主席的獨立委員會,以評估“星座計劃”的脈搏。該小組發現的是既定目標與財政可行性之間日益擴大的鴻溝。該小組得出結論,唯一合理可行的目標是逐步淘汰太空梭——即使那樣也可能會推遲到 2011 年。

奧古斯丁小組估計,在 NASA 目前的預算範圍內,最早也要到 2030 年代才有可能透過“星座計劃”重返月球——即使那樣也需要在 2016 年將國際空間站 (ISS) 傾倒入海洋,而此時距離國際空間站期待已久的完工僅五年。如果 NASA 讓國際空間站退役並從國會獲得大量預算增加,“星座計劃”可能會有更光明的未來。在這種情況下,“星座計劃”的“戰神 1 號”載人發射器可能會在 2017 年準備就緒,美國宇航員可能會在 2020 年代中期重返月球。

但是,無論如何,重返月球有什麼急迫性呢?美國贏得了那場競賽,並且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無論哪個國家下一個到達月球,無論是俄羅斯、中國還是其他競爭者,它可能都不會在阿波羅 11 號發射後的 50 年內做到這一點。許多人認為,“星座計劃”的登月期限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誤導性的目標,而更具前瞻性的太空探索藍圖將涉及前所未有的壯舉,例如載人前往近地小行星的任務。據說奧巴馬贊成這種“靈活的太空探索路徑”。

奧古斯丁小組列出了 NASA 可以採用的幾種載人航天計劃路徑,有些在該機構目前的預算範圍內,有些則預算略高。只有上面提到的兩個令人反感的選擇才保留了“星座計劃”的載人發射器“戰神 1 號”。每個可以容納國際空間站的選項都需要依靠商業實體將宇航員送入軌道——奧巴馬據傳贊成這種方法。那麼,為什麼這個選擇現在會如此有爭議呢?自從奧古斯丁委員會發布初步調查結果以來,這幾乎已成為必然(奧巴馬似乎不太可能放棄國際空間站,它花費了鉅額資金,並且似乎加強了與其他國家航天機構的關鍵聯絡)。

多年來,NASA 一直依賴私營部門發射衛星;即使是載人太空梭任務也有重要的商業參與。在週四對即將上映的紀錄片《哈勃 3D》的預覽放映中,我不禁注意到,在 2009 年 5 月 STS-125 任務之前為宇航員穿宇航服的工作人員穿著印有聯合空間聯盟標誌的連身褲,而不是熟悉的 NASA 藍色肉丸。(聯合空間聯盟是由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共同擁有的公司。)

這並不是說私營公司已經為載人發射所涉及的複雜性和風險做好了準備,但奧古斯丁小組估計,他們可能會在 2016 年做好準備,甚至在最有利的情況下也比“戰神 1 號”提前一年。所有這些都強調了一個觀點:商業機構更多地參與載人航天在許多層面上都遠非理想,但替代方案是什麼?“星座計劃”的火箭落後於計劃、超出預算,而且顯然只能以國際空間站為代價才能繼續進行。無論太空競賽是否仍然存在,美國都不太可能透過等待“戰神”火箭透過檢驗來贏得比賽。NASA 有多年的時間來開發老化的太空梭的替代品,但進展甚微;也許是時候讓其他人嘗試一下了。

“星座計劃”擬議的月球著陸器的藝術家概念圖:NAS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