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寂靜還存在的時候享受(或害怕)它吧。電池驅動的汽車因其有可能減少汽油動力汽車幾十年來排放的有害物質而受到吹捧,但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可能過於安靜,行人難以聽到,對視力障礙人士構成特殊危險。
儘管道路上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數量相對較少,而且缺乏將行人受傷與安靜汽車聯絡起來的資料,使得驗證這些擔憂變得困難,但正在討論的一個方案是使用“汽車音調”來彌補發動機噪音的缺失,《紐約時報》報道。《泰晤士報》援引日產、豐田、寶馬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製造商菲斯克汽車公司的話說,這些公司都在考慮增加聲音,以便更突出地宣佈他們的汽車在道路上的存在。(關於菲斯克計劃使用揚聲器發出“介於一級方程式賽車和噴氣式飛機之間的聲音”的報道於2008年3月浮出水面。)寶馬告訴《泰晤士報》:“一種可能性是選擇你自己的噪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國會已經在考慮過於安靜的汽車可能對行人構成危險的可能性,參議院和眾議院都有2009年《行人安全增強法案》的版本參議院 和 眾議院,該法案將指示交通部長研究並建立一個機動車安全標準,該標準規定了一種警示盲人和其他行人注意機動車執行的方法。
去年,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感知心理學家勞倫斯·羅森布拉姆領導的一項研究提出了支援更嘈雜的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最有說服力的論點,他要求矇住眼睛的受試者聽時速五英里的汽車駛近的錄音。正如2008年8月刊的《大眾科學》報道的那樣,受試者可以在36英尺外聽到本田雅閣內燃機的嗡嗡聲。但是,他們直到普銳斯以電動模式行駛到11英尺以內才識別出來——這使得他們在車輛到達他們的位置之前只有不到兩秒鐘的反應時間。
羅森布拉姆說,新增到混合動力汽車中的噪音不必特別大,因為人腦對接近的聲音相對於固定或遠離的聲音極其敏感。由於前者更可能構成威脅,接近的聲音最容易刺激大腦中與運動行為相關的區域。給駕駛員選擇聲音是否是個好主意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汽車不應該聽起來像……汽車嗎?
菲斯克·卡曼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圖片 © 菲斯克汽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