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氣候變化已成定局。兩個世紀以來燃燒化石燃料(而且,顯然,鑑於減緩排放努力的緩慢步伐,未來幾十年還將繼續燃燒)已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足以顯著提高全球平均氣溫。因此,所謂的地球工程學——英國皇家學會所說的,對地球過程的有意的、大規模的操縱——成為全球變暖問題的技術性解決方案的主要候選方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將於本週在秘魯利馬開始探討這一方案。
“北極的融化速度比人們預期的要快得多,”卡爾加里大學的物理學家大衛·基思在一次談話中指出,這次談話概述了為什麼“自然”應該被保護,這次談話是在安大略省滑鐵盧的 Perimeter Institute 舉行的 Equinox 峰會早期。“我這一代人完全未能”遏制溫室氣體排放,他評論道。“下一代人將不得不這樣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基思是世界領先的地球工程學研究倡導者之一,也是世界領先的慈善家(和最富有的人)之一比爾·蓋茨的氣候和能源顧問。作為機器的製造者,包括第一個原子尺度干涉儀,基思認為我們並沒有耗盡技術性解決方案,甚至還沒有開始接近資源、技術進步,甚至地球支援不斷增長的人口的能力的任何極限。“在中東地區,我們確實會耗盡容易開採的石油,這將產生深刻的地緣政治影響,但這與耗盡石油截然不同,”他說。“我們在世界上有大量的碳氫化合物,而且我們獲得它們的技術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價格也在我們能夠承受的範圍內。”
換句話說,石油峰值(或煤炭或天然氣)不會將我們從氣候變化中拯救出來。根據基思的說法,什麼可能會拯救我們呢?政府法規,正是這些法規使得我們在解決從空氣汙染到消除土壤中有毒重金屬等環境問題方面取得了進展。
那麼,制定這些法規的推動力是什麼呢?環境團體和大型企業都普遍認為,自然具有經濟價值。所謂的生態系統服務——例如清潔的水或農作物授粉——為全球經濟貢獻了數十億美元。
但如果這是拯救自然世界的唯一理由,基思認為,那麼一旦像基思這樣的人制造出一臺機器,可以提供與亞馬遜雨林相同的大氣效益,那麼就再也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來拯救“地球之肺”了,正如亞馬遜有時被描述的那樣。而這正是地球工程學可能導致的,“使世界對 SUV 汽車來說是安全的”,用基思的話來說。
相反,基思認為,拯救自然存在一個道德理由,特別是考慮到自然在他的概念中,是人類的“心理和道德”錨點,這要歸功於哈佛生物學家 E. O. 威爾遜所提出的親生命性。“如果我們能夠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幾來保護這個錨點,那麼如果我們不將擁有自然世界的選擇權傳遞給我們的孫子孫女,那將是瘋了,”他說。
當然,這樣做意味著對以前自然的地球系統施加更重的(人為)干預,例如二氧化碳的迴圈,從大氣到生物圈再到岩石圈,再迴圈回來。“這關係到加速自然的終結,”基思說,並將人類置於以前自然發生的事件和過程的掌控之下,例如天氣。許多人可能不同意人類最終能夠實現這種控制,但當基思轉述哈佛生態學家威廉·克拉克的話時,他可能說到了點子上:“我們需要決定是做邋遢的園丁還是優秀的園丁,以及我們想要一個野生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