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氣候:地球工程能幫助應對氣候變化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哥本哈根——本次氣候峰會的爭議圍繞著兩個簡單的問題:誰減排?誰出錢? 當然,氣候變化不會區分一噸二氧化碳排放是來自砍伐印度尼西亞的泥炭森林,還是來自德國燃燒煤炭。 因此,一個相對較新的術語開始在丹麥首都直接談判之外引起一些爭議:地球工程

部分原因是“締約方會議”談判耗時太長。 經過 17 年,基本問題仍有待解決,自 2000 年以來,總體排放量一直在增長——2000 年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條約中確立的發達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峰值年(美國簽署了該協議)。 由於近期幾乎沒有減少排放的希望——一些科學家,如哥倫比亞大學地球化學家沃利·布雷克認為,我們能幸運地將大氣中的濃度控制在百萬分之 550 就不錯了——因此,更激進的解決方案被提了出來:人造的、永久火山; 使用鹽霧來增加雲層覆蓋; 甚至是在太空中的鏡子艦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地球工程是 B 計劃,”英國皇家學會的海洋學家約翰·謝潑德在談到故意調整地球氣候的計劃時說。“除非絕對必要,否則不應採用。”

畢竟,“地球工程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謝潑德補充道。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它仍然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並且有很多事情需要關注,例如環境影響。”

不僅僅是向天空注入二氧化硫來模擬 1991 年皮納圖博火山等大規模火山爆發的冷卻影響帶來的環境影響,以及其他正在提出的計劃。“這將對人權產生巨大的影響,對自決權、食物權產生巨大的影響,”ETC 集團的專案經理戴安娜·布朗森說。“我們正在談論的是將改變整個地球的技術。”

雖然建造一個向平流層排放二氧化硫的煙囪是一個昂貴的提議,但還有更簡單、更便宜的方法來實現這些目標,包括從直升機上傾倒此類顆粒。“每年只需 10 門榴彈炮,每分鐘發射一枚炮彈,就能將硫酸鹽送入大氣層,”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的分析師傑森·布萊克斯托克說。“世界上有五八十個國家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俄羅斯科學家尤里·以色列已經開始試驗,中國人經常播雲造雨或雪。 印度人和德國人已經進行了向海洋傾倒鐵以促進藻類生長,從而達到碳固存的科學測試。

“我們不會回到以前的氣候了,”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能源與環境副主任簡·朗說。“我們將要管理環境,不僅是氣候,還有水文、土壤。 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做到這一點。”

當然,還有一些不那麼危險的地球工程選項,例如機械裝置從空氣中吸取二氧化碳。 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學家克勞斯·拉克納和其他人正在研究此類裝置,並認為可以以每噸去除的二氧化碳 300 美元的價格實現。 還有其他人提倡以所謂的生物炭(木炭)的形式將有機碳恢復到土壤中,這可以在未來幾十年內封存多達 9 億噸的碳。

但治理問題仍然存在。 例如,誰將決定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適當水平? 是要讓俄羅斯人受凍還是島嶼國家酷熱難耐? 誰將控制全球恆溫器?

“在可預見的未來,減少排放應仍然是首要任務,”謝潑德說,“但需要認真的研究,而不是愛好者在業餘時間的工作。” 也許世界氣候的控制權不應該委託給地下室的修補匠或科學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