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小撮古老的牡蠣殼能揭示關於新大陸早期歐洲殖民者苦難的什麼資訊? 事實證明,資訊量很大。
作為切薩皮克灣的普遍資源,東方牡蠣 (Crassostrea virginica) 最終成為 1607 年抵達北美的首批全職歐洲殖民者的關鍵食物來源,那一年是該地區 800 年來最嚴重的七年乾旱的第二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早期殖民者的掙扎已被充分記錄,據估計,在 1609 年至 1610 年嚴酷的冬季,死亡人數徘徊在總人口的 44% 左右,其中飢餓和缺乏淡水是主要死因。 但除了書面記錄外,幾乎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評估定居點最初幾年艱難時期的具體氣候條件。
就像今天生活在美國的大多數人一樣,詹姆斯敦殖民者在吃完裡面的肉後,也將牡蠣殼作為垃圾扔掉。 儘管被隨意丟棄,但一項新研究的作者指出,“[貝殼生長] 中記錄的環境和生態資料在幾個世紀以來仍然完好無損”,該研究於 5 月 31 日線上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這一生物學記錄為“瞭解詹姆斯敦最早期的狀況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窗”。
2006 年,考古學家在定居點區域發現了一口以前不為人知的井,該井於 1609 年之後某個時候挖掘,然後在 1617 年之前被填滿並封閉。 幸運的是,對於由威廉瑪麗學院漁業科學系的朱莉安娜·哈丁領導的研究團隊來說,這口井的大部分垃圾填充物原來是舊牡蠣殼。
透過分析 17 世紀貝殼中的氧同位素,並將其與現代詹姆斯河中的氧同位素進行比較,研究人員得以確定牡蠣收穫期間(1611 年秋季至 1612 年夏季之間)乾旱的嚴重程度。 牡蠣殼資料還顯示,殖民者時期的詹姆斯河比今天鹹得多。 儘管這會使殖民者更難找到淡水河水飲用,但也使牡蠣種群更遠地上溯到上游並更靠近定居點。 儘管供應便利,但貝殼分析也表明,殖民者還在從更靠近切薩皮克灣的種群中增加牡蠣供應。
儘管在今天的美國,牡蠣通常被認為是美食,但很少有人會在一盤冰鎮的凹凸不平的雙殼貝類前停下來思考,正如作者所寫的那樣,“北美第一個永久性英國殖民地的生存將與當地的牡蠣種群密切相關。”
古代化石化的 Crassostrea virginica(未在研究中使用)圖片由 Wikimedia Commons/Kevmi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