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NASA 對太陽系目前的狀態不滿意,正尋求進行一些改造。
據美聯社 4 月 6 日報道,該航天機構正計劃捕獲一顆小型小行星,並將其拖到更靠近地球的位置,以供人類探索,美聯社 4 月 6 日報道。佛羅里達州參議員、參議院科學與空間小組委員會主席比爾·納爾遜告訴記者,奧巴馬政府 2014 年的擬議預算將包括 1 億美元,以啟動該專案。納爾遜的宣告證實了 《航空週刊》3 月份關於該任務的報道。
其想法是加速人類對太陽系的探索,特別是那些從未有人類訪問過的天體——也就是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的所有地方。早在 2010 年,奧巴馬總統 宣佈 計劃在 2025 年之前將人類探險家送往近地小行星,並在 2030 年代某個時候送往火星。據美聯社報道,根據新計劃,一個機器人飛船將於 2019 年捕獲一顆尚未選定的小行星,並將其帶回月球附近,以便在兩年後進行人類太空行走任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計劃建立在加州理工學院凱克空間研究所 (KISS) 2012 年報告中審查的一項提案的基礎上。在該報告中,一個專家組估計,一個機器人探測器可以捕獲一顆七米、50 萬公斤重的小行星,並將其運回月球軌道,供 2025 年之前進行探索。根據 KISS 報告(pdf),僅此一項就將花費約 26 億美元,但不知何故,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奧巴馬政府訊息人士 向 NBC 新聞描述的版本 將在四年內更快地完成同樣的事情,而成本不到一半。(魔術 8 球說:“別指望它。”)
撇開細節不談,去小行星的意義是什麼?KISS 報告強調了一些理由,包括首次小行星“解剖”的行星科學益處,以及錨定到小行星的行星防禦益處,如果發現太空岩石處於危險軌道並且需要重新定向,這可能在未來證明有用。更重要的是,小行星任務可以為天基提取貴重材料開啟大門,正如 Planetary Resources, Inc.(自稱為“小行星採礦公司”)所提出的那樣。
但是,小行星探索的真正優勢在於,宇航員可以簡單地靠近一塊小型太空岩石,而無需像協商火星或月球等較大天體的引力那樣,需要昂貴而複雜的著陸艙。缺點是,自從三年前首次宣佈小行星任務的想法以來,它幾乎沒有激起公眾的熱情。而且很難想象,對一塊像 2008 EV5 這樣塵土飛揚的小岩石進行太空行走探索,會像對一個在夜空中和我們想象中都顯得龐大的天體進行任務那樣令人興奮。
納爾遜在對記者發表講話時稱小行星任務是“一個聰明的概念”。我一位受人尊敬的同事稱其為“胡說八道”。我會說它介於兩者之間。一方面,它確實有點像我的同事所說的“為了工作而工作”——創造一個目的地只是為了我們有地方可去。另一方面,自 40 年前 以來,沒有人離開過近地軌道。如果是一次小行星探險打破了這種僵局,我會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