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諾貝爾獎得主哈里·克羅託曾說過,神話比謊言更有害,因為神話更難識別,而且常常未經審視。多年來,精神分裂症的診斷就像是判刑入獄,因為許多人(其中一些是醫學專業人士)堅持認為精神分裂症患者無法康復,註定要無可避免地走向瘋狂。
像任何神話一樣,這個神話也有一些真實性。許多症狀嚴重的人確實無法康復。但有些人可以,正如埃莉諾·朗登親身經歷的那樣。
朗登在讀本科時開始聽到聲音。起初,這些聲音有些良性,主要做出中立、客觀的評論,但隨著她努力適應大學生活,這些聲音變得越來越麻煩。朗登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並接受了常規治療。根據她自己的描述,在《大眾科學 MIND》9/10月刊的“傾聽聲音”一文中,精神分裂症的標籤以及周圍人對這個標籤的態度加劇了她內心的掙扎。聲音變得更加具有威脅性。朗登開始了她自己走向瘋狂的滑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隨後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她開始康復。她說,部分原因是她接受了腦海中的聲音是她自己個性的一部分。她傾聽它們,並試圖理解它們。透過這種方式,她能夠馴服它們,並且她獲得了足夠的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權,可以上學並繼續她的研究生學業。
當我第一次在加利福尼亞州長灘舉行的 TED 大會上見到朗登時,我從未過多考慮過那些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人中有 20% 到 30% 的人在幾年內能夠基本康復。這種改善很大程度上與 20 世紀 90 年代開發的氯氮平、利培酮和奧氮平等藥物有關。認知行為療法也幫助患者應對妄想和其他“適應不良的思維”,正如斯科特·O·利林菲爾德和哈爾·阿科維茨在《MIND》3/4月刊的“與精神分裂症共處”一文中所寫的那樣。“家庭療法側重於教育家庭成員瞭解這種疾病,並減少他們對患者的批評和敵意。” 朗登撰寫了一本電子書,今天出版,進一步闡述了她關於對精神疾病採取更細緻入微的觀點的論證。
朗登個人獲得勝利的故事提醒我們審視關於精神分裂症的普遍態度。與一些流行的誤解相反,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人並非都一樣,他們沒有多重人格,他們的疾病很可能並非源於家庭態度和行為,並且至少他們中的一些人可以康復。她的故事提醒我們,標籤在揭示真相的同時也會隱藏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