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哺乳動物將有袋類動物分化時間提前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種新近描述的尖鼻子、似鼠的動物並非僅僅從某個毫無戒備的城市的下水道中爬出來。相反,這個現已滅絕的物種在大約1.6億年前的中國侏羅紀時期,在史前樹木中匆匆穿梭。它現代的外觀可能看起來並不引人注目,但其先進的解剖學特徵——包括內部和外部——正是吸引科學家注意力的原因。

中華侏羅獸是一種小型(15至17克)食蟲動物,可能利用其短腿在樹上攀爬以尋找食物和住所。它在遼寧省被髮掘出來,其大部分骨骼以及所有牙齒、部分頭骨甚至一些毛髮都被化石化。

它還具有一種奇特的繁殖策略——至少對於那個時代而言是這樣。它沒有像“單孔目”親戚鴨嘴獸那樣產卵,也沒有像“後獸類動物”,例如有袋動物(如袋鼠)那樣將幼崽在育兒袋中足月孕育,而是一種“真獸類動物”,這意味著它像今天的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藉助富含營養的胎盤,產下足月活幼崽。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在他們的論文中報告說,這一發現“為後獸類-有袋類和真獸類-胎盤類譜系的split(分裂)確立了比先前化石記錄顯示的更古老的地質時間,提前了整整3500萬年”,該論文於8月24日在《自然》雜誌(《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線上發表。

“瞭解胎盤類動物的起點是研究所有哺乳動物進化的關鍵問題,”匹茲堡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羅哲西(Zhe-Xi Luo)是新論文的合著者,他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確定我們早期的哺乳動物祖先何時首次獲得關鍵能力,例如滋養髮育中後代的胎盤,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瞭解哺乳動物的進化時間框架及其節奏。 新發現與之前使用基於DNA的“分子鐘”模型得出的分化時間估計值更接近,而不是基於早期發現——1.25億年前的真袋獸——的估計值。

儘管早期真獸類哺乳動物的確切進化路徑尚未被追蹤到,但羅指出,“來自1.6億年前的中華侏羅獸是今天所有繁榮的胎盤哺乳動物的曾曾姑母或曾祖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