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的單孔目動物:為何卵生哺乳動物依然存在?

鴨嘴獸和針鼴的祖先可能透過進入水中,在其胎生競爭者中倖存下來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今天地球上只剩下兩種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和針鼴,或稱多刺食蟻獸。這些奇怪的“單孔目動物”曾經統治澳大利亞,直到它們的有袋錶親,有袋類動物,在7100萬到5400萬年前入侵這片土地,並將它們掃蕩一空。新的研究表明,這兩種生物之所以能夠倖存下來,是因為它們的祖先進入了水中。

在前往澳大利亞之前,有袋類動物已經從亞洲遷徙到美洲再到南極洲。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位於堪培拉的進化生物學家馬修·菲利普斯說,被迫與沿途的所有動物競爭,有袋類動物可能已經為競爭做好了準備,因此解釋了它們在澳大利亞的巨大成功:“那麼問題就變成了,‘為什麼單孔目動物倖存了下來?’”

菲利普斯和他的同事認為,鴨嘴獸和針鼴之所以能夠度過有袋類動物的入侵,是因為它們的祖先在有袋類動物無法追隨的地方——水中——找到了避難所。當有袋類動物出生時,它們需要持續吸吮乳汁數週,因此,如果它們的母親必須長時間游泳,新生兒可能會溺水。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對於鴨嘴獸這種兩棲動物來說,這個理論似乎是合理的。然而,針鼴完全生活在陸地上。研究人員使用遺傳學來尋找答案。他們發現針鼴僅在1900萬至4800萬年前才從鴨嘴獸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針鼴最近才擁有半水生的祖先,並且後來才重新在陸地上定居。針鼴的許多特徵表明,它們可能曾經擁有類似鴨嘴獸的兩棲祖先——流線型的身體、向後突出的後肢可以充當舵,以及胚胎髮育期間類似鴨子的喙的輪廓。

先前一項關於早期單孔目動物化石的研究表明,鴨嘴獸和針鼴在超過1.1億年前就已分化,遠遠早於遺傳分析顯示的年代。但菲利普斯的研究小組重新分析了這些早期化石的439個特徵,發現針鼴和最近進化的鴨嘴獸更好地歸為一組,而不是與更古老的化石歸為一組。重建的譜系支援了研究人員的遺傳學發現,他們於9月23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線上報告了這一發現。“基因和骨骼現在似乎在講述同一個故事,這令人鼓舞,”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哺乳動物學家羅賓·貝克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找到針鼴從水中過渡的化石證據;貝克說,單孔目動物的化石記錄仍然很不完整。但是澳大利亞的許多化石遺址都有2000萬到2500萬年的歷史,大約是研究人員認為針鼴進化的時間。“如果幸運的話,未來對這些遺址的考察將發現針鼴化石,這些化石記錄了從類似鴨嘴獸形態的過渡,”他建議道。

菲利普斯說,單孔目動物中卵生和來自遙遠祖先的其他原始特徵(例如類似爬行動物的肩部)的存在,通常被認為是它們明顯劣勢的原因。這些新發現有助於以積極的眼光重新審視這些古老的特徵——例如,雖然類似爬行動物的肩部不利於快速奔跑,但它們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允許巨大的肩部和手臂肌肉幫助針鼴鑽入泥土,鴨嘴獸在水中機動。“大多數爬行動物也擁有這些‘原始’特徵,然而,就物種數量而言,它們比任何哺乳動物群體都更成功,”菲利普斯補充道。

注:本文最初以“奇異的單孔目動物”為標題印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