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的亦敵亦友:美國和中國將在國事訪問期間討論能源和排放問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中國和美國加起來排放了驚人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43%,因此,奧巴馬總統和胡主席在本週的國事訪問期間,將就氣候變化和能源問題進行討論,並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這也就不足為奇了。能源是兩國排放量超標的主要原因:中國大約70%的能源需求來自燃煤,而美國則狂飲石油,即使在2009年大蕭條最嚴重的時候,每天也要消耗約1000萬桶。

由於蓬勃發展的對汽車的熱愛,中國人正在這方面迎頭趕上。但是,儘管中國的談判代表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冷落了奧巴馬總統,但中國人也渴望在氣候變化方面有所作為。事實上,中國的靈活性為去年12月在坎昆舉行的國際氣候變化談判期間達成妥協鋪平了道路。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然,除非共和黨政客在怪異天氣之後經歷一次轉變,否則美國在未來幾年最有可能不會在立法方面對氣候變化採取太多行動。但是,僅奧巴馬的行政部門就可以而且將會做很多事情——從新的汽車效率標準到所有政府機構(包括軍隊)被強制執行的節能計劃。環境保護署正在緩慢但堅定地採取行動,監管發電廠的溫室氣體排放

中國可以說做得更多。該國已承諾到2020年將與每個經濟單位產出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所謂的碳強度)至少降低40%,並承諾使清潔能源目標成為強制性的。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繼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電力需求是其代表:去年,中國使用的電力超過4.2萬億千瓦時,其中80%來自燃煤。

改變這種狀況是美中合作的關鍵重點,因此,在前一次兩國總統於2009年在北京會晤時,提出了至少三項旨在推進燃煤電廠碳捕獲和封存技術的努力。美國已經從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的“中國價格”以及其他清潔能源技術中獲益。這可能不利於美國的製造業崗位——常青太陽能公司最近倒戈中國——但這有利於加速採用不產生二氧化碳的能源技術。

與此同時,美國可以從中國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他們所謂的“新能源”中獲益——風能和太陽能,以及核能,所有這些都不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碳捕獲和封存示範專案在中國可以更快地實現,而任何美國核覆興都將受益於中國核繁榮中獲得的經驗。

當然,兩國在能源領域也存在競爭——從能源部長朱棣文發出“人造衛星時刻”的警告,到稀土和其他資源外交。美國甚至指責中國透過清潔能源技術補貼進行不公平貿易行為,並已禁止美國軍方購買帶有“中國製造”標誌的太陽能電池板。

但是合作與競爭可以而且確實並肩發生——只要記住冷戰期間美國向蘇聯出口糧食。事實上,上次胡和奧巴馬會面時,他們制定了一個關於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係的共同議程:三個專注於能源效率、“清潔煤炭”和電動汽車的清潔能源研究中心,以及一項旨在瞭解水力壓裂法開採天然氣是否可以幫助中國擺脫煤炭的努力。這些中心現在預計將公佈其聯合工作計劃,作為本週峰會的一部分。讓我們希望這些計劃是雄心勃勃的。

圖片:2010年11月11日,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在韓國首爾君悅酒店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雙邊會晤。(白宮官方照片,攝影:薩曼莎·阿普爾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