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在緩慢發展的可再生能源領域中,挑選贏家需要什麼? 曾經是資訊科技行業的重量級人物,現在是投資者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的綠色科技業務合夥人的比爾·喬伊說,首先,石油替代品必須在某個時候能夠自給自足,而無需永久性的政府補貼。
在週三雜誌的 Emtech 會議上,與《技術評論》主編傑森·龐廷的問答環節中,喬伊指出,決定一家初創綠色科技公司未來的另一個關鍵是其方法是否符合直覺。 喬伊說,投資者發現可以取代舊技術的新技術,是因為這些新技術更好,並且能夠自我證明。 1982年,他共同創立了太陽微系統公司。 在接下來的 20 年裡,他一直擔任該公司的首席技術官。(軟體製造商甲骨文於 2010 年 1 月以 74 億美元收購了太陽微系統公司。)
儘管如此務實,但在綠色科技投資方面,喬伊卻有一種孤注一擲的心態。 這位 57 歲的老人說:“我已經老了,不想做‘隨大流’的事情,比如投資那些僅僅領先一步的太陽能公司。” 相反,他寧願承擔更多風險,為那些在短期內要麼成功要麼失敗的公司提供資金。 “我不想要 90% 的死亡率;那是政府應有的角色。” 不過,他補充說,“我們寧願透過投資於具有更大潛在風險的專案來創造更實質性的東西。 如果失敗了,我們就停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提出正確的問題也很有幫助。 喬伊選擇海水淡化來闡明這一點,他問道,以每立方米 10 美分的價格(今天,大約每立方米 1 美元)從海水中製造飲用水需要什麼。 在考慮這個問題時,他建議人們構建一個虛擬的盒子。 這個盒子需要產生清潔的水和鹽,因為一些海水淡化工作產生的副產品微鹹水被視為有害物質。 這個盒子需要多少能量才能完成其工作? 應該如何輸送這種能量? 電力還是熱能? 眾所周知,具有腐蝕性的海水會對盒子產生什麼長期影響? 化學海水淡化方法會更好嗎? 只有當這些問題和其他問題得到解答後,這個想法才算成熟。
順便說一句,喬伊還以他在 2000 年 4 月《連線》雜誌上發表的文章《為什麼未來不需要我們》而聞名,這篇文章描述了他意識到遺傳學、奈米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進步最終將對人類生存構成嚴重威脅。 顯然,這種擔憂並沒有延伸到綠色科技。 有關喬伊在 Emtech 會議上發表的評論的更多資訊,請參閱下面的 Twitter 提要。
在 Storify 上檢視“比爾·喬伊 10 月 19 日 Emtech 問答”
圖片由維基共享資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