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無論你看哪裡:美國、墨西哥、馬來西亞或葡萄牙,平均而言,高果糖玉米糖漿的消費量越多,糖尿病就越多。
11月27日線上發表於《全球公共衛生》雜誌的一項針對43個國家的新研究發現,大量食用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國家的成人2型糖尿病發病率高出20%。 南加州大學預防醫學系的邁克爾·戈蘭(Michael Goran)和這項新研究的合著者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該研究為越來越多的科學文獻提供了佐證,這些文獻表明,高果糖玉米糖漿的消費可能會導致負面的健康後果,這些後果不同於天然糖,而且比天然糖更有害。”
人均年度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消費量低於0.5公斤的國家與高果糖玉米糖漿消費量較高的國家的BMI、每日卡路里攝入量和總糖攝入量相似。這兩組國家之間的主要差異是糖尿病患病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人們經常推測高果糖玉米糖漿與不良健康結果(如肥胖或糖尿病)之間的聯絡,但很難證明。自 1970 年代美國開始出現比糖更便宜的甜味劑以來,似乎有助於增加人們攝入的總卡路里數量。例如,如今在美國,從蘇打水到番茄醬,到處都有高果糖玉米糖漿。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平均每年消耗約 24.8 公斤的這種加工過的玉米甜味劑。隨著額外的卡路里,體重增加加快,導致更多的肥胖,這是 2 型糖尿病最強的風險因素之一。
高果糖玉米糖漿可能比純糖本身對糖尿病的風險更大。高果糖玉米糖漿不像蔗糖那樣均勻地分為果糖和葡萄糖,而是含有多達 30% 的果糖。(確切的數量未知,因為製造商無需在食品和飲料包裝上披露該數量。)葡萄糖被快速代謝,並用作能量或保留為脂肪。但是果糖的加工過程更為複雜。它主要在肝臟中分解,並且似乎會減少瘦素(一種向身體發出飽腹感的激素)和胰島素的產生(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建議已經患有糖尿病的人食用主要由果糖組成的甜味劑)。一些研究還發現,食用果糖會增加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脂肪型別,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的標誌。這些零星的發現表明,“我們的新陳代謝還沒有充分發展到足以處理高果糖玉米糖漿中的果糖,達到某些人消費的數量”,牛津大學的斯坦利·烏利亞謝克(Stanly Ulijaszek)和該研究的合著者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
在研究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有啟發意義的國際差異。例如,歐盟對成員國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實行生產配額。那些在自己的食品供應中不使用甜味劑的國家(如瑞典)可以將甜味劑出口到那些願意為居民購買更多甜味劑的國家(如匈牙利)。這種分配不平衡使得研究人員可以比較在其他方面(BMI、國民生產總值等)相似但在高果糖玉米糖漿消費方面不同的國家。
雖然美國是高果糖玉米糖漿的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並且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幾十年(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農業補貼),但其他國家才剛剛開始在食品系統中體驗到大量的高果糖玉米糖漿。例如,墨西哥長期以來限制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進口,以保護自己的糖市場。然而,在 2008 年,這些壁壘被取消,在過去的幾年裡,高果糖玉米糖漿從美國湧入。該研究的作者認為,根據新的發現,也許應該重新審視其中一些政策。
對於高果糖玉米糖漿消費與糖尿病風險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絡的機制,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但是,“如果高果糖玉米糖漿是糖尿病的風險因素之一,而糖尿病是世界上最嚴重的慢性疾病之一,那麼我們需要重寫國家飲食指南並審查農業貿易政策”,國際肥胖研究協會的政策主管蒂姆·洛布斯坦(Tim Lobstein)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