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影片揭示足先起跳的快速逃逸公式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隻小小的跳蚤可以在一次跳躍中以每秒 1.9 米的速度推進其 1.8 毫米長的身體。 這些強大的小蟲是怎麼做到的呢?

跳蚤跳躍的生物力學一直是昆蟲學領域的一個小爭議。 跳躍的核心力量來自動物胸部的一個線圈,但幾十年來,關於儲存的能量如何傳遞到地面,出現了兩種相互競爭的理論:要麼是彈簧的反衝力將能量傳遞到跳蚤的膝蓋,膝蓋將動物直接推離地面;要麼是能量透過類似槓桿的腿部結構進一步向下傳遞到脛骨,最後到達腳趾,腳趾提供起跳點。

“我們一直對這場辯論感到非常困惑,”劍橋大學動物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格雷戈裡·薩頓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 雙方的資料“彼此一致,但我們不明白為什麼這場辯論還沒有得到解決。”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薩頓和實驗室負責人馬爾科姆·伯羅斯此前曾花費更多時間研究蝗蟲,他們將高速攝像機對準了一小群刺蝟跳蚤 (Archaeopsyllus erinacei),試圖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場辯論。

然而,事實證明,這項任務比簡單地放慢影片速度更具挑戰性。 首先,這些重達 0.7 毫克的小型研究物件必須被說服跳躍——薩頓和伯羅斯指出,可以透過“用畫筆輕輕觸碰”或當它們的環境從黑暗過渡到光明時來做到這一點。 最終成功地將相機對準這些煩躁不安的昆蟲後,研究人員捕捉到了 10 只不同跳蚤的 51 次跳躍。

但並非所有跳蚤都以相同的方式從地面起跳。 在大多數情況下,跳蚤的膝蓋最初在地面上,但在起飛前約 0.6 毫秒時離開地面,此時尚未達到身體加速的峰值。 在 12% 的跳躍中,跳蚤的膝蓋根本沒有接觸地面,這表明腳趾是主要的力量來源。

掃描電子顯微鏡顯示,膝蓋表面是光滑的——這與覆蓋著棘刺、易於抓握的腳趾和脛骨形成對比。 這些小的摩擦點為更好的起跳提供了條件。

然而,動力學建模似乎最終將腳趾推力理論推向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計算機模擬表明,兩種跳躍策略都會產生 1.35 米/秒的正確初始速度。 但只有僅使用腳趾的設計才能達到接近跳蚤影片中看到的 1,500 米/秒² 的最大加速度。 薩頓和伯羅斯指出,在沫蟬昆蟲中也可以找到類似的跳躍機制。

新的評估還突顯了跳蚤明顯不適合馬戲團表演的有限跳躍能力。 它們似乎只通過改變起跳速度(而不是改變起跳高度)來改變跳躍距離,這使得它們的軌跡相對可預測。 這種受限的能力“令人費解,因為它們似乎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做法是以各種不可預測的方向跳躍”,因為跳蚤依靠其大幅跳躍來躲避捕食者並跳到自己的獵物身上,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像跳蚤這樣著名的跳躍者竟然具有如此受限的跳躍能力。”

《實驗生物學雜誌》於 2 月 10 日發表了這項研究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