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我們真的需要花費 38 萬美元在培養皿中培育漢堡嗎?

公眾首次透過網路直播觀看了實驗室培育肉類的烹飪和食用過程。在谷歌億萬富翁謝爾蓋·布林的資助下,荷蘭組織工程師馬克·波斯特在 8 月 5 日的新聞釋出會上展示了他的“人造牛肉”,回答了 2011 年《大眾科學》專題文章提出的問題:“科學家何時才能 [...]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公眾首次透過網路直播觀看了實驗室培育肉類的烹飪和食用過程。在谷歌億萬富翁謝爾蓋·布林的資助下,荷蘭組織工程師馬克·波斯特在 8 月 5 日的新聞釋出會上展示了他的“人造牛肉”,回答了 2011 年《大眾科學》專題文章提出的問題:“科學家何時才能在培養皿中培育肉類?”

結論是?營養科學家 漢妮·魯茨勒 說:“它很接近肉的味道。” “但不夠多汁。” 但英國廚師 理查德·麥基翁 表示,由於使用了大量的黃油,脂肪的缺乏並沒有影響他在煎鍋中烹飪五盎司碎“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脂肪只是這種實驗室培育肉類的致命缺陷之一。以下資訊圖來自我們 2011 年的專題文章,介紹了它的工作原理

除了肉類缺乏脂肪(組織生物學家還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之外,體外肉類還大量使用抗生素以保持細胞存活,並在從屠宰場收集的未出生小牛的血液中提取的血清中生長(以及不那麼可怕的糖、蛋白質和脂肪酸)。正如合成生物學家克里斯蒂娜·阿加帕基斯在 2012 年的一篇 部落格評論 中指出的那樣:“細胞培養是現代生物學中最昂貴和資源密集型的技術之一。”

然後,這種肉需要支架上的“鍛鍊”。關於其營養價值也存在疑問,例如與傳統肉類相比,它可能含有多少鐵。畢竟,實驗室肉類必須用甜菜根汁著色,因為它由大約 20,000 條細長的肌肉細胞組成,而不是動物肉類中發現的肌肉、脂肪、血管和骨骼的複雜混合物。

儘管如此,實驗室牛肉正在被培養(和慶祝),因為它有可能減少人類對肉類口味的環境影響。正如波斯特指出的那樣,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到 2050 年,對肉類的需求將增加 70% 以上。由於牛和豬僅將它們吃掉的植物大約 15% 轉化為可食用的肉類,因此全球 30% 的無冰土地已經用於飼養肉用動物。此外,還有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特別是來自所有反芻動物的噯氣和糞便(通常儲存在巨大的、臭氣熏天的瀉湖中)的強效甲烷。糧農組織估計,畜牧業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幾乎占人類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 20%——超過了所有汽車、卡車、輪船和飛機加起來的總和。

當然,為了減少這些排放,實驗室肉類必須以藻類為食生長,這是從未實現過的。如果這能夠大規模實現(這是一個很大的“如果”),根據牛津大學 2011 年在 《環境科學與技術》 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實驗室肉類將減少 95% 的甲烷汙染,並將飼養牲畜的農田需求減少 98%。或者我們可以直接直接食用藻類

引起轟動的另一個原因是倫理方面的:哲學家彼得·辛格和諸如善待動物組織等團體讚揚這種努力消除人類對動物的殘忍行為。為什麼不從一頭牛身上採集肌肉細胞來培養數百萬個漢堡,而不是屠宰數十萬頭牛呢?

這既不是實驗室培育肉類的首次培育——這項榮譽歸於 2000 年代初美國宇航局資助的金魚魚片——也不是首次公開食用。密蘇里大學的生物物理學家加博爾·福爾加奇在 2011 年的 TED Med 會議上品嚐了他自己的實驗室肉類,這種肉類是用肉類“麵粉”透過 3D 印表機構建的。“要使雞、豬或牛的體重增加一公斤,你必須分別使用兩公斤、四公斤和八公斤的飼料,”福爾加奇在 2012 年 4 月的新美國基金會關於未來食物的會議上說。“如果我吃肉需要這麼多,那就太荒謬了。”他的衍生公司 Modern Meadow 計劃首先專注於 3D 列印皮革,資金來自另一位網際網路億萬富翁,PayPal 的彼得·蒂爾。位於門洛帕克的公司 Sand Hill Foods 也希望創造實驗室培育肉類。

福爾加奇和波斯特等研究人員預測,將實驗室肉類和肉製品的價格降下來並擺上商店貨架需要 10 到 20 年的時間。鑑於波斯特的第一個培養皿肉餅比最初承諾的晚了近兩年才出現,這個目標很可能被證明是樂觀的。但正如波斯特在 2012 年 6 月的洛克菲勒基金會創新會議上所說:“這絕非易事,但卻是可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