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環切術降低前列腺癌風險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根據3月12日線上發表在《癌症》(Cancer)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包皮環切術可能會使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降低15%。

在1754名被診斷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調查物件中,與1645名未患前列腺癌的男性相比,接受包皮環切術的人數比例更少。患有更具侵襲性前列腺癌的男性更可能未接受包皮環切術。大多數男性年齡在55歲或以上;為了對癌症風險起到保護作用,他們必須在首次性行為前接受包皮環切術。

研究人員認為,時機很重要,因為性傳播感染可能在增加後期患癌風險方面起關鍵作用。之前的研究表明,任何性傳播感染史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更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男性包皮環切術已被證明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風險以及其他性傳播疾病的風險。但是,新的關聯並不表明前列腺癌必然是由病毒感染直接引起的,就像陰莖癌和肛門癌已被證實與人乳頭瘤病毒 (HPV) 有關一樣,HPV可以透過各種性活動傳播。(早期的研究指出逆轉錄病毒,即異嗜性鼠白血病病毒相關病毒,或 XMRV,可能是某些侵襲性病例的關聯。)相反,感染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增加患癌的機率。潛在的感染通常會導致體內慢性炎症,反過來,這會為癌細胞創造更受歡迎的環境。

包皮環切術通過幾種方式在萌芽狀態阻止了這種迴圈。包皮容易出現小撕裂,這可能使病毒和細菌進入體內。這種組織也可能藏匿感染性菌株,這些菌株稍後可能會進入體內。最後,包皮環切術後,環切區域的組織變得更堅韌,不易受損和附著微小的病原體。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喬納森·賴特是該研究的合著者,他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這種模式表明“一種生物學上合理的機制,透過這種機制,包皮環切術可能會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新的資料指出了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與此同時,其他風險因素也已確定,例如年齡較大和家族史。所有這些因素都可以幫助醫生和患者最好地決定是否透過 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血液檢查進行篩查,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去年建議不要將此作為健康男性的標準程式。

在2012年2月刊的《大眾科學》中閱讀更多關於前列腺癌的文章,請見“關於前列腺的大辯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