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即使政府提供補貼和麵包配給卡,埃及小麥的真實價格也比一年前高出近30%,這要歸功於全球主糧穀物價格在同期上漲了近80%。用更通俗的話說,開羅居民奧姆·馬薩德在彭博社對埃及的報道中表示,5派斯特(不到1美分)的麵包已經買不到了,而60派斯特的麵包現在是70派斯特,即超過12美分。根據瑞士信貸最近的一項消費者調查,埃及人已經將每月收入的40%以上用於食品。
早在2008年,飆升的小麥價格就引發了埃及的麵包騷亂,政府對此做出的反應是擴大補貼計劃,從而使食品價格保持相對穩定。但埃及仍然依賴進口小麥,其小麥供應量的60%來自進口;國際小麥供應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從中國乾旱到澳大利亞洪水,以及各國的囤積行為,例如俄羅斯在去年夏天遭受毀滅性乾旱後實施的出口禁令。這種囤積和出口管制加劇了2008年全球範圍內的食品騷亂,並促使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政策指南中警告各國避免採取可能“加劇局勢”的政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糧農組織政策和計劃發展支援司司長理查德·奇納在關於該指南釋出的宣告中表示:“2007-2008年糧食危機的經驗表明,在某些情況下,政府為減輕危機影響而倉促做出的決定實際上促成或加劇了危機,並加重了危機對糧食不安全的影響。例如,一些剩餘糧食生產國實施的出口限制加劇了2007/2008年全球糧食市場形勢。糧農組織強烈建議不要採取此類措施,因為這些措施往往會在世界市場上引發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混亂,並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推高價格,同時壓低國內價格,從而削弱了增加糧食生產的激勵。”
撇開世界市場不談,大約8000萬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麵包消費國之一,更糟糕的是,據埃及報紙《埃及獨立報》英文版報道,今年夏天埃及自身約一半的小麥儲備因蟲害而變得無法食用。
顯然,當前埃及的革命並非由單一原因引起,但毫無疑問,食品價格上漲為本已動盪不安的局勢火上澆油。同樣顯而易見的是,埃及和之前的突尼西亞並非孤例;根據糧農組織的資料,1月份的世界食品價格接近超過12月份的水平,而12月份的水平是創紀錄的高位,高於2008年引發食品騷亂的水平。這最終可能比任何入侵或其他災難更具破壞政權穩定的力量。阿爾及利亞、約旦、利比亞、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卡達和葉門等國已經開始在世界市場上搶購小麥供應,以防止出現任何食品價格飆升或政權更迭的跡象。
最終,埃及可能對小麥價格產生巨大的影響:全球貿易的8%透過蘇伊士運河運輸。如果埃及的動盪導致運河關閉,從食品到石油的商品價格可能會更高。
圖片來源:© iStockphoto.com / Nour El Ref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