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水星,是時候來個特寫了。
美國宇航局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將於週一拍攝超過1200張照片,因為它在49億英里(79億公里)的旅程中飛越水星,這次旅程最終將在30個月後將其送入環繞水星的軌道。科學家們希望這些照片能夠揭示更多關於水星成分的資訊;其中包括以前從未見過的水星表面區域的影像。
這將是第三次飛越水星中的第二次,水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既然冥王星不再被算作行星),也是離太陽最近的世界——這一因素使得從地球上研究它變得困難。
該探測器的磁強計在一月份的飛掠中採集的測量資料表明,水星的磁場可能是由一個巨大的熔融鐵核產生的。影像顯示,水星的平原是由火山爆發形成的,並且這個行星已經收縮的程度超過了科學家之前的認知。
“第二次飛越將向我們展示水星表面一個全新的區域,與我們在第一次飛越期間看到的行星側面相反,”該探測器水星雙成像系統的一位儀器科學家路易絲·普羅克特在新聞釋出會上說。
這次飛越不僅僅是一次拍照活動。 “信使號”還將利用水星的引力來定位自身,以便在2011年3月進入環繞該行星的軌道——這將是航天器首次環繞水星飛行。
“信使號”(MESSENGER)是“水星表面、空間環境、地球化學和測距”(MErcury Surface, Space ENvironment, GEochemistry and Ranging)的首字母縮寫。它的旅程前往水星的過程中利用了來自三顆行星的引力輔助,並圍繞太陽運行了15圈以上。在2003年8月發射後,“信使號”分別在2005年8月飛越地球,以及在2006年10月和2007年6月飛越金星。
(水星懸崖和隕石坑的影像/NASA/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卡內基科學研究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