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音樂對身心具有不可否認的力量——而其神秘影響背後的科學是目前的熱門話題。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音樂對身體的生理影響,音量變化會影響心率和其他生理指標。 但為什麼會這樣呢?最近的NOVA紀錄片和大眾科學 MIND雜誌的一篇新文章探討了音樂為何打動我們的難題。
在《迴圈》(Circulation)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中,一個義大利團隊表明,心率、血壓和呼吸深度忠實地反映了古典音樂中音量水平的上升和下降。 早些時候,科學家們觀察到音樂節奏也具有相同的效果。這些生理效應可能會增強我們對音樂的情感反應,並有助於解釋音樂療法如何在患有中風等神經功能障礙的人身上發揮作用。
像這樣的研究有助於回答音樂如何影響我們的問題,但研究人員仍在努力解釋原因。影響音樂才能、欣賞或理解的神經系統問題的患者是重要線索的來源之一。 上週在PBS上,NOVA首播的節目《音樂大腦》講述了幾個這樣的案例,該節目基於神經學家奧利弗·薩克斯的著作音樂痴迷症:音樂與大腦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講述了骨科醫生託尼·西科里亞在被閃電擊中後對彈鋼琴產生了痴迷。
雖然我們可能從西科里亞這樣的極端案例中獲得有價值的見解,但我們仍然缺乏對普通人的大腦如何以及為何如此沉浸於音樂的堅定理解。 受她自己對唱歌的娛樂興趣的啟發,《大眾科學思維》的編輯卡倫·施羅克在當前雜誌的“為何音樂打動我們”一文中探討了關於這個問題的最新研究。正如薩克斯告訴施羅克的那樣,“音樂是傳遞和喚起情感最直接和最神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