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即使心臟病發作可能不是致命的,它們也會損害您的心臟。原因是:當流向部分心肌的血流受阻時,就會發生心臟病發作。如果血流沒有迅速恢復,部分心肌會因缺氧而受損並開始死亡,從而削弱其泵血能力。
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想知道這種損害是否可以逆轉,也就是說,是否可以使受損的心肌細胞再生——這可能會影響科學家們研究出重建受損心臟組織的方法的能力。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證實,實際上,一些心肌細胞確實在人的一生中緩慢地再生。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科學家報告說,在成年早期,我們每年不斷更新大約1%的心臟細胞;這種再生速度會減慢,但仍會在老年時發生,在75歲時,大約有不到0.5%的細胞再生。神經科學家喬納斯·弗裡森在播客中告訴《科學》雜誌,總的來說,到70歲時,我們已經更新了大約40%的心臟細胞。
根據該研究隨附的社論,這些結果表明,實際上可以推動心臟細胞再生或透過細胞移植進行人工替換。“儘管在成年心臟中,心肌細胞(心肌細胞)的週轉率很低,但它確實發生這一事實表明它有可能被治療性利用,”華盛頓大學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研究所的聯合主任查爾斯·默裡和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心臟病學副醫師理查德·李寫道。
在這項研究中,弗裡森比較了在冷戰核試驗期間活著的人的心臟細胞DNA年齡與實際年齡,這些人會接觸到放射性碳-14。由於碳-14儲存在DNA鏈中,弗裡森能夠使用這種同位素(自20世紀60年代初實施地面核試驗禁令以來,這種同位素的水平有所下降)作為標記來計算細胞的週轉率。我們在2005年11月刊的《大眾科學》雜誌中介紹了弗裡森的碳測年技術。
要了解更多關於科學家如何修復受損心臟組織的資訊,請檢視我們2004年關於重建破碎的心臟的專題報道。
收聽關於這項研究的60秒科學播客。
圖片 © iStockphoto/Mads Abildga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