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2006年投票將冥王星逐出行星行列時,許多研究人員感到非常不滿,它和太陽系中類似的星體一起被降級為矮行星。
他們中的一些人仍然希望推翻這一決定,或者至少讓公眾相信,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程式並沒有反映日常科學的討論和交流。因此,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L)正在舉行的為期三天的會議,主題為“偉大的行星辯論:科學作為過程”。
在我寫作時,會議的共同組織者和直言不諱的冥王星支持者,亞利桑那州圖森行星科學研究所所長馬克·賽克斯,正準備在今天下午與矮行星支持者,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登天文館館長尼爾·德格拉斯·泰森進行公開辯論。
賽克斯提倡的觀點是,行星應該被解釋為太陽系中任何足夠大的、具有圓形形狀的物體。他說,按照這個定義,太陽系應該包含13顆行星,包括穀神星,它是火星和木星之間最大的小行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定義排除了那些沒有清除軌道上較小岩石的圓形天體。泰森在2001年就預示了這種重新劃分,當時他將冥王星(上圖)從博物館的行星展覽中排除。
這次會議會取得什麼成果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似乎並不為所動:它在6月份宣佈,海王星軌道以外的矮行星現在將被稱為類冥天體。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重新燃起關於冥王星的辯論本身會給人們留下關於科學是如何運作的錯誤的印象。
“本次會議不會對特定天體是否屬於行星家族進行投票,”APL的會議組織者哈爾·韋弗在新聞稿中說。“但我們將有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定義的擁護者和替代定義的提倡者來陳述他們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泰森表示,有可能會有天文學家採用新的定義。
他對Space.com說:“如果出現新的共識,它將很容易推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決定。”
註冊的人可以在會議網站上觀看辯論的現場網路直播。其他所有人將不得不等到他們線上釋出。
相關文章:什麼是行星?
圖片來源:Eliot Young (SwRI) et al., 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