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鳥類並非完全滅絕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塔斯曼鰹鳥能否在第三次被發現後倖存下來?這是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研究人員的希望,他們最近證明,這種美味的鳥類並非像人們認為的那樣已經滅絕。

塔斯曼鰹鳥 (Sula tasmani) 是面罩鰹鳥 (Sula dactylatra) 的一個亞種,在歷史上曾兩次幾乎被吃到滅絕。波利尼西亞 移民在 13 世紀首次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發現了這種鳥類,並迅速捕獵它們,直到只有少量種群留在豪勳爵島(澳大利亞以東的一個小型自治太平洋島嶼)。鰹鳥在那裡又存活了 500 年,直到西方水手到來並重新開始了這場盛宴。到 18 世紀末,似乎最後一隻塔斯曼鰹鳥也被吃掉了,並且該物種已被認為滅絕數十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種假設現在已經改變了。在 8 月 12 日發表於期刊《生物學快報》線上版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證明塔斯曼鰹鳥並未滅絕,而是一直在豪勳爵島上“隱身”,被錯誤地歸類為普通的面罩鰹鳥。首席作者 Tammy Steeves 在一份預先準備好的宣告中說:“曾經被認為是已滅絕物種的塔斯曼鰹鳥 (Sula tasmani),實際上是一個現存物種,即面罩鰹鳥 (Sula dactylatra fullagari) 的一個亞種。現在,這些富有魅力的海鳥有了一個新名字——Sula dactylatra tasmani。”

科學家們完成這一重新發現並非在野外,而是在實驗室中,他們分析了經典的古生物學資料以及古代和現代的 DNA 資料。

首先,該團隊將從諾福克島(鳥類最初被吃光的地方,位於豪勳爵島以東)收集的化石材料的標準形態測量資料與從塔斯曼海北部收集的現代標本進行了比較,後者之前被認為是面罩鰹鳥。然後,該團隊使用現代 DNA 實驗室方法,將諾福克島化石的線粒體控制區序列與來自整個鰹鳥分佈範圍內更廣泛的現代鳥類樣本進行了比較。兩種方法都證實了豪勳爵島上的鳥類是塔斯曼鰹鳥。

儘管形態測量和基因匹配,但在外觀上仍然存在差異。生活在豪勳爵島上的現代鰹鳥具有更長的翅膀和棕褐色的眼睛,而不是歷史樣本中較短的翅膀和黃色的眼睛。Stevens 和她的團隊計劃進一步研究,以 выяснить 這些變化在過去幾個世紀中出現的原因。

圖片:(S. d. personata),一個與現在尚未滅絕的塔斯曼鰹鳥相關的亞種(來源:維基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