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上的大猩猩:中非大猩猩面臨新的滅絕擔憂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這篇文章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並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非法伐木、非法野生動物肉交易、採礦、木炭交易以及一種新的埃博拉病毒變種,可能在短短15年內導致中非大猩猩滅絕,根據聯合國和國際刑警組織的一份新報告。

四種大猩猩亞種中的三種已經被認為是極危物種,第四種在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被列為瀕危物種。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之前的評估預測,到2032年,只有10%的大猩猩棲息地將保持未受干擾。UNEP現在表示,這個日期過於樂觀,大猩猩可能在短短十年內完全失去它們的棲息地。報告稱,由於持續的衝突和流動的民兵組織(這些組織對該地區的大部分非法貿易負有責任),大猩猩的危險在“剛果民主共和國(DRC)東部尤其嚴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報告(pdf)指出,之前的評估既沒有預測到剛果盆地非法伐木的驚人增長,也沒有預測到採礦業的增加和反對食用大猩猩肉的禁忌的減弱。

該報告提出了幾項建議,包括加強聯合國駐剛果民主共和國特派團的作用,以“採取一切必要手段全面控制邊境口岸”,這將大大削弱利用邊境口岸的非法貿易為其活動提供資金的民兵團體的力量。

報告中唯一稍微好一點的訊息是,山地大猩猩或稱東部大猩猩 (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是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物種之一,由於其棲息地偏遠,尚未受到民兵活動的嚴重影響。但是,在維龍加國家公園保護山地大猩猩的公園護林員最近報告說,包括大象、水牛和獅子在內的許多其他物種的偷獵活動急劇增加

圖片:克羅斯河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diehli),來自維基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