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爭議的多倫多動物園企鵝並非同性戀?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年之差,天壤之別。去年11月,兩隻生活在多倫多動物園的雄性非洲企鵝(Spheniscus demersus)比對異性更感興趣,因此成為了全球頭條新聞。考慮到這兩隻企鵝——佩德羅和巴迪——被帶到動物園是為了繁殖,這給計劃分開這對企鵝,並希望有吸引力的雌性企鵝能夠吸引它們的眼球的飼養員們帶來了相當大的難題。

正如我去年寫道,當時還不清楚這些企鵝是真正的同性戀還是隻是孤獨,但現在我們有了最新的進展。 分開的計劃似乎奏效了。佩德羅和巴迪不僅與等待著的雌性企鵝建立了聯絡,而且還進一步交配了。 本週,它們的伴侶產下了六枚珍貴的新蛋。

如果這些蛋在下個月孵化(這不能保證),那將是動物園為繁殖這些瀕危物種(也稱為黑足企鵝)所做的努力的一個重要成功,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它們的野生種群數量下降了 75%。動物園去年孵化了三隻雄性企鵝,全部存活了下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實際上,這是巴迪自去年 11 月以來的第二次當父親的機會。他和他的伴侶法拉伊在二月份孵化了兩隻小企鵝,但都沒有存活下來。正如動物園當時在一份新聞稿(pdf)中寫道,“在孵化後的最初三週內,小企鵝的死亡率很高,無論是野生企鵝還是圈養企鵝,都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捕食、來自其他配對的競爭、天氣以及父母的經驗。”

雖然巴迪和佩德羅不再像同性伴侶那樣行動,但丹麥歐登塞動物園的兩隻同性戀國王企鵝 (Aptenodytes patagonicus) 在同居幾年後最近成為了父親。一隻雌性企鵝遺棄了它的蛋,這兩隻雄性企鵝介入拯救了它。動物園管理員此前曾注意到這兩隻雄性企鵝渴望成為父母,因為它們曾嘗試孵化死鯡魚,然後用球測試它們的技能,之後才獲得了一枚真正的蛋。這兩隻企鵝輪流孵化這枚蛋,蛋在上個月孵化了。據各方面訊息稱,小企鵝狀況良好。

在野外觀察到企鵝的同性戀行為,尤其是在國王企鵝中。2010 年對該物種的一項研究發現,雄性之間互相調情以及雄性-雄性或雌性-雌性結合的配對的案例,儘管如果出現更合適的異性伴侶,許多配對會解散。2009 年發表在《生態學與進化趨勢》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一些物種適應同性結合,以創造更多的育兒角色。在1000 多個物種中觀察到了同性戀行為。

在其他新聞中,多倫多動物園現在正試圖繁殖兩隻南方毛鼻袋熊 (Lasiorhinus latifrons),這是大多數動物園都未能完成的任務。最近從澳大利亞來到動物園的兩隻 18 個月大的袋熊都是孤兒,它們的母親被汽車撞死——它們都是從死去的母親的育兒袋中被救出的——並且是由人類手工飼養長大的。

圖片:多倫多動物園的非洲企鵝,由 Erica Peterson 透過 Flickr 拍攝。根據知識共享許可使用

John R. Platt is the editor of The Revelator. An award-winning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大眾科學, Audubon, Motherboard, and numerous other magazines and publications. His "Extinction Countdown" column has run continuously since 2004 and has covered news and science related to more than 1,000 endangered species. John lives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land, Ore., where he finds himself surrounded by animals and cartoonists.

More by John R. Pla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