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歡迎大家來到“不可能的任務”。我叫Charles Q. Choi,我是《大眾科學》的常駐撰稿人,我的文章也曾發表在《紐約時報》、Science、Nature、Wired、LiveScience 等刊物上。
我作為一名記者的目標是幫助讀者以他們可能永遠無法做到的方式探索世界。我曾去過荒地 挖掘恐龍皮膚,調查了俄羅斯的木乃伊,在危地馬拉麵對槍手,採訪了伊莎貝拉·羅西里尼關於動物性行為,在克朗代克尋找猛獁象DNA,並冒險進入了切爾諾貝利的石棺。
為了推進我的這項使命,“不可能的任務”將作為我新的想象力實驗室,我旨在其中嘗試新型的故事。在《大眾科學》如此慷慨地為我提供的這個前哨站,我將繼續並啟動旨在探索我在新聞業可以做什麼的系列。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願景”中,關於最新科學研究的科幻小說將在其公開發布的同時,與解釋小說背後細節的新聞報道相結合。目標是創作“源於頭條新聞”的科幻小說,以探索最新新聞中暗示的可能性。
在我正在進行的系列“科學難以企及?”中,我採訪了科學家們關於他們很想探索但認為無法研究的想法。例如,它們可能涉及超出可能性的機器,例如像太陽一樣大的粒子加速器,或者它們可能完全不道德,例如涉及人類的致命實驗。此專題旨在關注不可能的夢想,科學中看似棘手的問題。然而,“科學難以企及?”末尾的問號表明,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與此相對,在“一個溫和的提議”中,我和我的同事將提出我認為非常可行且我希望實現的創作和專案。
在“埋藏的寶藏”中,我將探討前《大眾科學》主編John Rennie提出的一個想法,即在科學發現初步發表六個月後撰寫相關文章,以便為這項研究提供更廣闊的視角。
最後,在“從作者的辦公桌”中,我將描述我作為一名自由科學撰稿人的生活、我的工作方式以及我如何做得更好的想法。
我也隨時歡迎關於新系列的創意!
您可以透過電子郵件 toohardforscience@gmail.com 聯絡我,並在 Twitter 上關注我 @cqch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