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對你的大腦的影響:更大的社交網路擴大神經網路的規模

大量的“朋友”推動了與處理社交資訊相關的區域中灰質的增長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在臉書上擁有更多朋友的人,某些大腦區域會擴張。這對線上社交網路成癮者來說是個好訊息,尤其是青少年:“媽媽,我不僅僅是在玩臉書;我是在做顳葉體操。”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英國皇家學會B輯:生物科學》上發表的這項研究未能解決“加好友”是否會使大腦區域膨脹,或者大腦生理機能強健的人是否只是天生的社交達人的問題。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員之一,Ryota Kanai指出:“我們之前關於臉書的研究只能顯示社交網路規模與大腦之間的相關性,但我們無法確定社交大腦區域和社交網路規模之間的因果方向。”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將不同規模的大學生群體鎖在不同的房間裡一年或更長時間,以觀察較大群體是否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大腦結構。這樣的提議永遠不會接近審查與研究相關的倫理問題的機構審查委員會100英里半徑範圍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但是,在英國的一些猴子的幫助下,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現在可能有更多的彈藥來對抗父母。11月4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對23只獼猴進行了研究,這些獼猴被分配單獨生活、與朋友一起生活或與三到七個同類靈長類動物組成的群體一起生活。結果是:較大群體中的猴子在與處理社會資訊相關的大腦區域(顳上溝中部、杏仁核和前額葉皮層吻側部分,其中兩個區域與《英國皇家學會B輯:生物科學》研究報告中提到的區域重疊)中擁有更多的灰質。

此外,地位較高的猴子,在地位方面,擁有更多的社交灰質:大佬(大姐)=更大的大腦。牛津大學的研究員之一,Jerome Sallet說:“顳上溝或杏仁核與人類和獼猴有關,這表明人類大腦中參與處理社會資訊的網路是從一個已經在恆河猴中執行與社會認知相關的計算的網路進化而來的。”Sallet還警告說,臉書和大腦容量之間的聯絡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例如花在網際網路上的時間,並且他的團隊發現的一些大腦區域與《英國皇家學會B輯:生物科學》研究中確定的擴張區域不同。

那麼,這一切意味著什麼呢?現代生存的動力是否會使顳上溝膨脹,從而讓大學畢業生一生都致力於高度社交甚至利他的事業,促使他們直接申請“美國教師團”,而不是在華爾街頂級律師事務所的併購部門實習?也許不是。電子網路是否對神經網路產生完全有益的影響仍然不清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2011年6月的《網路心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使用了一種新穎的內容分析形式,來檢查50年期間電視節目傳播的道德價值觀的變化。針對9至11歲年齡段或青少年的節目已經發生了變化。在1967年至1997年期間,節目強調社群和家庭價值觀,此後,主要的重點轉移到以名譽作為最高的社會規範。

研究人員對親社會影響的看法模稜兩可,但認為我們變化多端的技術文化是罪魁禍首。該研究指出:“人口社會學的多種轉變,在人口普查資料中有所體現,可能正在導致這些變化;然而,由於1997年至2007年美國社會的變化集中在通訊技術的擴充套件上,我們假設這一時期價值觀的突然轉變是技術驅動的。”像往常一樣,需要更多的研究。但人們可能會問,顳上溝的腫脹是否不是源於在加彭做傳教工作的動機,而是源於一種渴望獲得眾所周知的15分鐘名聲的強烈願望,而這種願望在當今網路青年文化的精神中是如此流行。

Gary Stix, senior editor of mind and brain topics at 大眾科學, edits and reports on emerging advances that have propelled brain science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Stix has edited or written cover stories, feature articles and news on diverse topics, ranging from what happens in the brain when a person is immersed in thought to the impact of brain implant technology that alleviates mood disorders such as depression. Before taking over the neuroscience beat, Stix, as 大眾科學's special projects editor,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magazine's annual single-topic special issues, conceiving of and producing issues on Albert Einstein, Charles Darwin, climate change and nanotechnology. One special issue he oversaw on the topic of time in all of its manifestations won a National Magazine Award. With his wife Miriam Lacob, Stix is co-author of a technology primer called Who Gives a Gigabyte? A Survival Guide for the Technologically Perplexed.

More by Gary Sti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