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與否?:去年冬季的破紀錄降雪是由短期氣象模式驅動,而非長期氣候變化

一項新的研究有助於解釋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為何會出現如此異常的降雪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僅僅六個月前,美國東部居民還在努力從有史以來降雪最多的冬季中剷雪——這種天氣引發了一些人對全球變暖的嘲諷。現在,科學家們對為什麼如此反常的暴風雪會與全球變暖並存有了一個新的解釋:這些風暴是由兩種自然的大規模天氣模式的匯合造成的。

為了更好地瞭解去年媒體稱為“雪災”的可能觸發因素,來自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分析了 50 多年的降雪資料以及大氣壓力和海面溫度的測量值。他們發現,厄爾尼諾現象(熱帶太平洋海域的週期性海面升溫)與北大西洋大氣壓力變異性降低的異常時期(被稱為北大西洋濤動,或 NAO)相結合,經常導致大西洋中部地區積雪堆積。

北大西洋濤動是一種不斷變化的氣壓模式,從冰島上空的低壓區延伸到亞速爾群島附近的高壓區,這有助於控制整個大西洋的風和風暴的強度和方向。當北大西洋濤動進入負相位時(就像去年冬天那樣),冰島低壓和亞速爾高壓都達不到各自的壓力極端值。這會導致寒冷的北極空氣沿著北美東海岸下降。研究人員認為,當這些較低的溫度與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增加的溼度相結合時,該地區的大部分降水都以雪的形式降落。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還能夠使用大氣資料計算 2009-10 年冬季的預期降雪量,並發現他們的計算結果與實際發生的情況非常吻合。

去年,華盛頓特區被 141.9 釐米的破紀錄降雪覆蓋,而該地區的長期平均降雪量為 38.6 釐米。巴爾的摩和費城的部分地區被超過 175 釐米的積雪覆蓋。歐洲西北部也寒冷且降雪特別多。

“去年冬天發生的事情與氣候變化無關,”理查德·西格說道,他是這項研究的資深研究科學家和主要作者,該研究於 7 月 26 日線上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他解釋說,雖然他不懷疑人類活動正在改變氣候,但像去年冬天的暴風雪這樣的個別天氣事件不能用來支援或反對氣候變化的現實。

馬克·塞雷澤是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主任,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也同意。“我們去年冬天看到的就是天氣。當前的熱浪也是天氣,”他說。他解釋說,儘管我們正在經歷全球變暖,但在長期變暖趨勢之上疊加的是短期天氣模式的波動。“北大西洋濤動自然地在正負相位之間變化,但去年它在冬季的大部分時間都處於負相位,”塞雷澤說。“這就是它如此不尋常的部分原因。”

不幸的是,科學家將無法使用這些資訊來預測何時可能發生大規模暴風雪。西格解釋說,厄爾尼諾現象可以提前一年預測,因為它們與太平洋上緩慢變化的海面狀況有關。相比之下,北大西洋濤動主要是一種大氣現象,其可預測性與天氣預報的程度相同。

“像這樣的多雪冬天將仍然是一個你無法預測的季節性驚喜,”西格說。“那裡的系統很複雜。我們必須期待意想不到的事情。”

*更正(7/30/10):此句子在發表後進行了編輯,以糾正錯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