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圖片來源: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
毫無疑問,過去 20 年北極海冰一直在減少,但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儘管一些科學家將矛頭直接指向全球變暖,但當前一期《極地地理》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冰島附近的低壓天氣系統也應承擔部分責任。 該低壓系統與百慕大-亞速爾高壓一起驅動所謂的北大西洋濤動 (NAO),將暖空氣拉入冰島以東的北極地區,並將冷空氣排出到西部。“當冰島低壓較弱時,它仍然會將暖空氣帶向北方,”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研究作者克萊爾·帕金森說,“但不如冰島低壓強勁時那麼多。”
帕金森分析了二十年來衛星資料,以追蹤北極海冰的變化。 雖然 1979 年至 1999 年間的整體數量有所減少,但區域差異表明,除了氣候變暖之外,還有其他區域性因素在起作用。 她特別發現,在 1979 年至 1990 年間,隨著冰島低壓增強,它有助於北極變暖,冰面水平下降(上圖)。 然而,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情況發生了逆轉(下圖)。“冰面範圍趨勢的這種區域性逆轉模式強烈暗示了冰島低壓的影響,或者更廣泛地說,是北大西洋濤動的影響,”帕金森說。“冰蓋整體是否會繼續呈現 1979 年至 1999 年期間所經歷的下降趨勢,可能取決於北大西洋濤動的強度和階段,以及氣候系統的長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