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前哥倫布時期地圖可能是真品——也可能不是

一位研究人員表示,文蘭地圖上的化合物可能並非來自現代顏料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觀點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又來了。

一位丹麥藝術品修復師聲稱,在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登陸之前出版的備受爭議的文蘭美洲地圖,可能並非偽造品。

“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現任何理由相信文蘭地圖是現代偽造的結果,” 丹麥皇家美術學院的 勒內·拉森 說。 路透社 上週首次公開了他的研究結果,但沒有提供該領域資深人士所表達的任何懷疑。

這張地圖於 1957 年神秘地出現在日內瓦的一家書店中,描繪了一片位於西方的“新的”和“肥沃的”土地,維京探險家萊夫·埃裡克森將其命名為文蘭。 埃裡克森在 11 世紀前往紐芬蘭的航行在今天已廣為人知,但人們認為 15 世紀的歐洲人對此一無所知。 文蘭地圖可能代表了北美洲最早的製圖記錄,並證明歐洲人在哥倫布航行之前就已瞭解這片大陸。

但正如 2004 年的 《大眾科學》 文章 中所述,自 1970 年代以來,科學專家們一直在爭論該地圖的真偽。 該地圖的羊皮紙可以追溯到約 1434 年,但科學家表示,底層的黃棕色墨水中含有一種化學成分——銳鈦礦,這表明它起源於 20 世紀。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拉森在哥本哈根舉行的 2009 年 國際製圖史會議 上提出了墨水中銳鈦礦的一種可能解釋。 他認為,這種礦物質來自瑞士賓嫩塔爾地區的片麻岩,該地區長期以來一直用於生產沙子。 他解釋說,沙子通常用於在吸墨紙引入之前乾燥墨水:“你經常在舊書和手稿中發現它的殘留物。”

但來自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退休地質學家肯尼斯·託威多年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他說拉森是一位“認真的”研究人員,但他的解釋是“虛假的”。

“問題是,如果銳鈦礦……來自片麻岩或任何其他天然來源,那麼它將具有與文蘭地圖墨水上的銳鈦礦完全不同的外觀,”他指出。 託威說,文蘭墨水具有化學方法產生的小而圓的晶體,而沙子則具有較大的破碎晶體,這些晶體來自研磨以及其他礦物質(如石英)。 “即使在其他地圖上發現了沙子,”他補充說,“但在文蘭地圖上仍然從未發現過。”

拉森回應說,他自己沒有看過這些晶體,但認為沙子經過了“清潔”,只留下最小的晶體。 他還聲稱,黃棕色痕跡實際上是黑色墨水從地圖上剝落後留下的殘留物,這讓人對僅在黃色墨水中發現銳鈦礦的發現提出了質疑。

託威說,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文蘭爭議不會就此結束。 “這件事有它自己的生命力,”他說。

Brendan Borrell is a freelance journalist based in Brooklyn, New York. He writes for Bloomberg Businessweek, Nature, Outside, 大眾科學, and many other publications, and is the co-author (with ecologist Manuel Molles) of the textbook Environment: Science, Issues, Solutions. He traveled to Brazil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Mongabay Special Reporting Initiative. Follow him on Twitter @bborrell.

More by Brendan Borre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