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導致的物種滅絕
關於大約11000年前導致猛獁象和其他北美大型動物滅絕的理論長期以來都集中在氣候變化和人類狩獵壓力上。但1997年,另一種可能的罪魁禍首被提出:致命疾病,由狗或害蟲引入到免疫系統幼稚的巨獸身上,這些狗或害蟲在人類抵達新大陸時隨之而來[參見“猛獁象殺戮”;《大眾科學》,2001年2月]。現在,老道明大學的Alex D. Greenwood和他的同事們已經產生了哺乳動物因疾病引起的滅絕的第一個證據。該團隊的基因分析表明,印度洋聖誕島特有的兩種鼠類物種滅絕是因為它們從黑鼠身上感染了一種致命的病原體,黑鼠於1899年透過SS Hindustan號抵達。在黑鼠登陸不到十年後,特有鼠類就消失了。這項發現發表在11月5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Kate Wong
冰上克隆小鼠
遺憾的是,聖誕島不在北極附近。在那個島上滅絕的鼠類可能因此留下了冷凍遺骸以供克隆——這是一個為拯救物種而提出的想法[參見“克隆諾亞方舟”;《大眾科學》,2000年11月]。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日本科學家利用在零下20攝氏度下儲存了16年且未受化學物質保護的小鼠,創造了健康的克隆體。他們主要從解凍的腦細胞中提取細胞核,並將其放入宿主細胞中,從而產生了一系列胚胎幹細胞,研究人員最終從中培育出了13只小鼠。冷凍和解凍會破壞細胞並損害DNA,但這項工作(於11月3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上線上報告)表明,重要的基因組資訊得以倖存。這項成功是否能幫助復活猛獁象尚不清楚,但至少為較小的已滅絕物種提供了希望。
用硫化氫放鬆
在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一氧化氮可以放鬆血管,並且對迴圈系統健康至關重要[參見“一氧化氮的生物學作用”;《大眾科學》,1992年5月,以及“休克的洞察”;《大眾科學》,2004年2月]。另一種簡單的無機氣體也起血管擴張劑的作用:硫化氫,臭雞蛋氣味的來源。基因工程改造的小鼠不能產生一種名為CSE的酶(該酶產生硫化氫),因此缺乏通常存在於其組織中的氣體。這些小鼠患上了高血壓,並且對放鬆血管的化合物反應不佳。人類血管可能也會產生這種氣體,因此這項10月24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研究可能會帶來新的高血壓治療方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恆星漣漪
COROT空間望遠鏡是一項由法國領導的國際合作專案,旨在尋找其他恆星周圍的行星以及恆星表面的漣漪[參見“懸掛COROT”;《大眾科學》,2007年9月]。它沒有讓研究人員失望,研究人員去年秋天宣佈,COROT發現了一顆質量是木星20倍的系外行星,引發了該天體是一個巨大的行星還是一個失敗的恆星的問題。該望遠鏡還觀察到三顆恆星表面的振動和米粒組織——這些特徵以前只在太陽上研究過。與地球上的地震資料類似,這些“星震”揭示了許多關於恆星內部的資訊。在10月24日《科學》(Science)雜誌上描述的三顆恆星的案例中,振盪強度是模型預測的75%。
注意:本文最初以“更新”為標題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