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基因組計劃負責人辭職
8月1日,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代表人物弗朗西斯·S·柯林斯原計劃卸任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所長一職,此前他已領導該機構約15年。在宣佈其計劃時,柯林斯表示,他為自己和同事的成就感到自豪,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人類基因組的測繪[參見“解讀生命密碼”;《大眾科學》,1999年12月]。在離職後,這位58歲的遺傳學家表示,他希望獲得自由來撰寫書籍並探索聯邦僱員無法涉足的機會。
他說,5月份《遺傳資訊非歧視法案》的簽署成為法律也促成了他的決定,因為它為他提供了所需的保證,即即使他不在領導崗位,他的研究也將向前推進。NHGRI副所長艾倫·E·古特馬徹將在過去六年擔任代理所長。
猴子思考,猴子行動
神經修復學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讓兩隻恆河猴使用意念控制的機械臂來餵食自己。科學家們將一個由100個電極組成的網格連線到猴子初級運動皮層的神經元。該網格拾取神經活動並將其傳遞給計算機,計算機控制著附近的假肢手臂。猴子成功地抓取並吃掉了懸在它們面前的水果,成功率為61%,儘管低於預期,但與猴子(和人類)在虛擬環境中移動物體的類似努力相比,這一結果令人滿意[參見“用意念控制機器人”;《大眾科學》,2002年10月]。然而,在人們能夠裝上意念控制的肢體之前,仍然存在許多挑戰——例如,電極必須更加耐用,假肢的抓握力必須更加可變。在5月29日的《自然》雜誌上關注這些成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智慧汙水控制
廉價的拇指大小的計算機,包含感測器和無線電收發器,可以連線起來建立自組織無線網路,用於監測野生動物行為、工廠工作和其他分散的活動[參見“智慧感測器連線世界”;《大眾科學》,2004年6月]。為了控制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的雨水徑流,來自普渡大學、聖母大學和一家名為EmNet的當地初創公司的工程師將建立一個他們認為將是永久性工業環境中最大的此類網路。他們計劃將105個智慧感測器連線到沙井蓋的下側,並在下水道中安裝智慧閥門以自動防止迴流。該網路計劃於2009年完成,也應適用於其他汙水和雨水徑流共享排水系統的城市。
過去的一瞥
幾十個從未與現代世界接觸過的土著部落生活在亞馬遜地區。在巴西國家土著基金會(FUNAI)派出的低空飛機上拍攝到一個部落的存在,地點在巴西和秘魯邊境附近。4月28日至5月2日之間的飛行拍攝了幾張令人震驚的部落照片,FUNAI沒有透露該部落的身份;在一張照片中,可以看到身上塗著紅色顏料的男子正用箭瞄準飛機。巴西的人類學理念是讓這些部落獨處,並對其位置保密,以防止文化汙染和發展造成的混亂[參見“最後的美洲人的首要指令”;《大眾科學》,2007年5月]。
注:本文最初以標題“更新”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