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氣候災難年——持續不斷的乾旱、洪水、颶風和野火,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諸如夏威夷的火災風暴和佛羅里達州的颶風伊達利亞等災難性事件一直在摧毀無數人的家園和生計,在全國各地留下持久的破壞痕跡。
美國紅十字會的災難心理健康主管馬蒂·德懷爾說,如此突然和巨大的損失造成的心理衝擊,會使人們在災後特別難以做出重大決定,而這些決定往往是最迫切需要的。當倖存者回到被毀壞的家園時,他們立即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是留下來重建,還是遷移到看起來更安全的地方?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災難精神病學維度委員會主席約書亞·摩根斯坦說:“無論您是無家可歸的人,還是因災難而暫時無家可歸的人,這對心理健康都是一種風險。”摩根斯坦曾與大規模槍擊事件、卡特里娜颶風和各種野火的倖存者合作,親眼目睹了災難創傷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的危機——包括野火煙霧、汙染、洪水和極端高溫——正在加劇焦慮、抑鬱和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 等狀況。雖然專家強調迅速安置人們的重要性,但在災害易發地區重建可能會使人們再次遭受失去家園的創傷。
《大眾科學》與摩根斯坦和德懷爾談論了災後住房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在這些災難持續存在的情況下,防止重複創傷的措施。
[以下是採訪的編輯稿。]
氣候災難創傷與其他型別的創傷和症狀有何不同?
德懷爾:當人們沒有機會準備和等待時,氣候災難會顯著提高創傷程度。例如,毛伊島的野火基本上沒有任何預警。但在所有災難中,您都會看到一些非常相似的反應:人們可能會感到完全不知所措或麻木,或者經歷高度焦慮。人們非常生氣是很常見的。
我首先看到的是更多身體上的不適。人們描述自己患有失眠、食慾減退、頭痛或胃痛。最重要的是,許多人患有既往精神健康疾病,或者他們有過往創傷,這使他們更有可能需要額外的幫助。
摩根斯坦:接觸任何特定災難的人們都有不同型別的接觸。許多人經歷痛苦、煩惱和一般壓力。並且可能有許多這些壓力堆積在一起。當然,人們經歷的壓力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颶風發生時的壓力與事件發生後兩週、六週、六個月和十二個月的壓力截然不同。
直接的壓力反應包括感到不安全,這會導致顯著的負面健康影響。例如,感到不安全的人更有可能出現睡眠困難,他們也更有可能增加酒精和菸草的使用。他們也更有可能表現出一般痛苦的症狀。
有些人最終可能會患上精神疾病。在災難事件中,我們最常想到的是 PTSD。然而,PTSD 不是最常見的疾病。抑鬱症更為常見。
當您想要搬到一個新地方,並且為此做了計劃,並且您的所有財產都隨身攜帶時,搬家已經夠難的了。但是,被迫流離失所的人們正在處理悲傷的問題,這是一種被忽視但普遍存在的對災難的反應。這通常是人們在傷疤癒合後長期存在的事情。精神健康專業人員會診斷出抑鬱症、焦慮症或 PTSD。但我認為,作為一個社會,我們在預測和解決所有災難事件後幾乎普遍存在的悲傷問題方面做得不太好。
為什麼住房對於災後救援中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摩根斯坦:當人們無家可歸時,負面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影響會增強。
許多流離失所的人發現自己身處避難所,無論是臨時搭建的還是其他的,都與一群陌生人在一起。他們失去了舒適感或使他們感到安全的東西——例如一把鎖著的門,或者只是一個可以去的地方,在那裡他們不會感到暴露在其他人面前。人們在嘈雜的地方難以入睡,並且他們保護自己能夠攜帶的任何財產的能力有限。當某人長期睡眠不足時,他們生活中的幾乎一切都會變得更糟:他們做出決定的能力,做出良好判斷的能力,採取保護行動的能力,以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威脅的能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酒店提供了支援,並試圖在災後成為社群的好管家。他們將人們安置在他們的設施中。身處一個家庭可以去並且在一起並鎖上門的地方將有助於一些人感到更安全。人們發現他們可以與正在經歷這種困境的其他人聯絡、學習或分享逆境。但這可能也導致一些人感到孤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
德懷爾:住房非常非常重要。我們看到的一件事,尤其是在 COVID 疫情期間,是美國的組織似乎正在將人們從集體避難所中轉移出來,並轉向我們所說的“非集體避難所”[例如酒店]。它可能不是家,但它不是一棟您與陌生人睡在一起的大樓。
留下並重建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摩根斯坦:有些人離開是因為他們感到威脅和不安全。災難通常不僅將人們從家中帶走,還會分散社群。每個人都分散了,因為他們的社群被龍捲風、颶風或野火摧毀了。每個人都不得不搬家。現在所有的支援都消失了。可能重要的是要考慮人們選擇留下的程度與根本沒有手段或資源離開的人[他們說]“我在這裡是因為我別無選擇”的程度。
對於其他人來說,留下可以是一種建立復原力的方式。回到一個困難發生的地方並身處其中可能是一條康復之路。我們必須記住,大多數人,即使是那些一路遇到困難的人,最終也會安然無恙——這非常重要。最終,人們能夠理解這些事件的意義。在某個時候,人們可以充滿希望地展望未來。
在災害敏感地區重建的人們如何防止再次受到創傷?
摩根斯坦:我們知道可以保護心理健康、培養復原力並提高人們在災後功能能力的基本干預框架包括五個基本要素:增強安全感、平靜、社會聯絡、自我或社群效能和希望。在我們談論藥物和療法之前,培養這五個基本要素確實是保護經歷極端壓力的人們的框架。
我們還想提醒人們他們天生的優勢和能力。當我們看到有人在做某事時,我們的目標不是接管併為一個人做一切事情。我們可能會覺得,“哦,天哪,這個人經歷了這麼多。我只是想幫助他們。”不幸的是,當我們為某人做一切事情時,無助感幾乎可能會加劇。幫助某人知道該去哪裡會鼓勵他們採取這些步驟。為遇到很多困難的人降低這些障礙。
情況會變得更糟還是更好?我希望能夠給您一個簡單的答案,說明人們是否應該回來。現實情況是,個人有很多因素可能會發揮作用。我確實認為考慮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些事件發生得越來越頻繁。
如果您只是在文獻中搜索“重複災難”,那麼沒有太多文獻表明反覆接觸事件的人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什麼。當然,我們有一些證據表明,在困難的情況下,人們會從中學習,並感覺自己更有能力在未來處理這些情況。
德懷爾:我們的目標不是取代社群資源。我們是為了補充和加強當地社群已有的資源,尤其是在夏威夷或波多黎各等文化非常重要的地方。我們希望人們以文化敏感的方式獲得支援。我們來自四面八方;我們不一定知道在那個社群生活是什麼樣的。
如果您可以減輕直接的情緒困擾,那真的會產生影響。大多數個人和家庭在災難後都能夠充分發揮作用。他們可能在日常活動中效率不高。例如,他們可能難以處理和解決問題。但是,大多數人,儘管[災難]看起來是毀滅性的,但都能夠繼續前進。我們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復原力並邁出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