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濟南——在山東省會城市,陣陣火花和電流噼啪聲標誌著部分電氣化公交車旅程的開始(或結束)。“泉城”濟南沒有地鐵系統(由於其同名的自流泉),因此依靠公交車來運送其四百多萬人口穿梭於這個東西綿延約 20 公里的城市。而這些公交車的執行動力來自氨到電力等各種能源。
“你只希望它方便又便宜,”我的嚮導兼翻譯“弗蘭克”說,並指出速度不是公交車的主要考慮因素。(“弗蘭克”是他採用的英文名字,他選擇這個名字是因為他想坦誠直率,我省略了他的姓氏,以防他的坦誠給他帶來麻煩。)
這座城市的替代燃料公交車隊只是中國863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於 1986 年 3 月啟動,旨在刺激先進技術的發展,近年來該計劃的重點已轉向交通運輸替代方案。這些交通運輸替代方案的作用多種多樣,從減少中國迅速增長的溫室氣體汙染到透過預防致命的交通事故來拯救生命。但在一個擁有超過十億人口的國家,汽車擁有量每年增長高達 30%,替代車輛和燃料究竟能產生多大影響?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最近建成的高速鐵路網路將濟南與北京或杭州等更大的城市連線起來。作為省會城市,濟南似乎是一個相對受歡迎的目的地,乘坐這些火車的乘客包括大學生到攜帶茶葉作為禮物的共產黨幹部。男性旅客(但不包括女性)一下“綠色無煙列車”(正如車上的自動廣播所說)就點起了煙。當霧霾也刺痛鼻子並引起持續咳嗽時,為什麼不抽菸呢?
好訊息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系統將限制中國航空旅行的持續增長。每天乘坐這個新的高速鐵路網路旅行的乘客比美國所有航班上的乘客還要多。這些列車的二等座票價約為 185 元人民幣,即 30 美元,而機票則要數百美元。壞訊息是,考慮到中國的大陸面積,航空交通的持續增長几乎是必然的,隨之而來的是空氣汙染的增加。
火車與飛機的情況如此,公交車與汽車的情況也是如此。提供快速公交的鉸接式公交車在城鎮中穿梭,從舊軍營附近的郊區到老城區中心。濟南的柴油混合動力電動公交車並不安靜,從一個站點尖叫到另一個站點——而且像所有地方的公交車一樣,它提供了濟南生活的橫截面,從領取養老金的人到穿著配套運動服放學回家的學生。還有全電動公交車,一些只使用柴油,另一些也燃燒氨。還有長途液化天然氣 (LNG) 公交車。
與燃燒柴油的同類產品相比,液化天然氣公交車在動力上的不足,在舒適性上彌補了。由於液化天然氣公交車無法搭載那麼多乘客,因此其座位更加寬敞。“你可以伸展雙腿,”弗蘭克解釋說,他乘坐這種公交車去拜訪他有時工作的村莊。
事實上,正如國際能源署指出的那樣,天然氣是全球最便宜的替代燃料。因此,中國有燃燒液化天然氣的長途卡車(一些人希望在美國看到更多使用的替代方案),以及天然氣公交車和計程車。甚至還有私人汽車依靠壓縮天然氣 (CNG) 執行,這要歸功於對車輛的非官方合法改裝。(這些改裝顯然很常見;我在山東省各地看到了宣傳此類服務的傳單。)
由於一個可以行駛近 200 公里的燃料罐,燃燒壓縮天然氣的計程車的後備箱有點狹窄。壓縮天然氣的成本為每立方升 4.40 元人民幣,大約是每公里汽油成本的一半。缺點是加速和動力損失——在北京,燃燒汽油的計程車更快,可以載客更多——但燃燒天然氣也產生更少的空氣汙染。
所有這些“新能源汽車”的努力都是為了遏制中國災難性的空氣汙染。正如弗蘭克開玩笑說,霧霾太濃,以至於可以阻擋 GPS 甚至手機訊號:“就像在建築物裡一樣。”即使盡最大努力控制工業來源(發電廠、水泥窯、工廠)排放的汙染空氣汙染物,也因私人車輛的持續增長而失敗。新富起來的人甚至可能擁有兩輛汽車——比孩子還多——這加劇了似乎越來越濃的霧霾。
然而,北京現在對首都允許的汽車總數實施了嚴厲的限制,並要求新購車輛的 40% 必須是“新能源汽車”。北京甚至有 1000 多輛補貼的電動計程車,儘管這個車隊在充電時間和續航里程方面遇到了困難。在許多較小的城市,更受歡迎的限制霧霾(和交通)的措施是實施私家車按車牌尾號單雙號限行。這項計劃成功地至少暫時地減少了 2008 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期間的交通和空氣汙染。即便如此,鑑於購車已成為中國人夢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美國人的夢想一樣,汽車購買幾乎無法控制。由於這種願景,似乎中國人會很樂意進口美國不想要的任何石油,無論是沙烏地阿拉伯輕質原油還是加拿大的加工焦油砂。
即使在濟南閃閃發光的新高速火車站,私家車的廣告也佔據主導地位,包括一輛實際的大眾汽車停放在入口大廳。即使在週日也會發生交通擁堵,因為道路上擠滿了 SUV、大型轎車和其他汽車。擁堵可能變得如此嚴重,以至於計程車司機可以在停車時隨意翻閱報紙。北京國際機場的當地交通地圖上印著“交通策略”字樣,突出了該市新擴建的地鐵系統。
北京和上海等主要城市在短短幾年內就建成了完整的地鐵系統,但“泉城”沒有人願意破壞仍然為濟南居民提供飲用水——甚至是游泳場所(即使在深秋的寒冷中)的泉水。泉水仍然清澈乾淨,足以讓魚類茁壯成長,這裡似乎沒有人有興趣破壞地下水道以開通地鐵線路。然後,你必須涉過像北京這樣的其他城市在高峰時段乘坐或下地鐵的人流,這是一個警示性的景象,這要歸功於僅 2 元人民幣(約合 33 美分)的票價。
中國正處於交通運輸革命之中,這場革命始於從無處不在的腳踏車到無處不在的汽車的轉變——對生活方式、城市擴張和汙染產生了相應的影響。這場仍在進行中的革命意味著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巨大增長,從高汙染到相對綠色高效。中國將同時擁有汽油動力汽車和電動公交車;高速火車和汙染嚴重的航班。除非經濟崩潰,否則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中國的增長,因此唯一的希望是剋制:多一些電動公交車——火花、吱吱聲和所有——少一些排放更多空氣汙染的汽車。
如果需要證明,那麼“更多一切”現實的證據是腳踏車從未消失,甚至隨著電動腳踏車的引入而得到改進——本質上是帶有電動馬達輔助的腳踏腳踏車。電動腳踏車作為一種廉價的交通工具非常受歡迎,在中國的城市中靜靜地穿梭於車流中——通常載有多名乘客。還有電動輕便摩托車,就像弗蘭克剛買的那輛,其超過 28 公斤的電池組續航里程為 80 公里。它將取代他每天往返辦公室各六公里的普通腳踏車。正如他解釋的那樣,電動輕便摩托車“對於普通人來說最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