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眾科學· mind》創刊以來的六年裡,我學到了很多關於大腦和思維如何運作的知識。 這並不奇怪。 令人驚訝的是,有些文章仍然可以讓我完全重新思考我以為自己知道的事情。
其中一篇是本期封面故事,由精神病學家和神經科學家 Amir Levine 以及心理學家 Rachel S. F. Heller 撰寫的“建立依戀關係”。 長期以來,人們已經充分理解依戀——孩子和父母之間良好的情感關係——的重要性。 本質上,情感紐帶越牢固,孩子就越有能力發展獨立性併成功走向世界。 不同型別的依戀風格也可以預測行為。
然而,我不知道的是,依戀關係超越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聯絡。 尋求浪漫關係的成年人也表現出不同型別的依戀風格——這些風格以驚人的準確性預測行為。 瞭解我們自己和伴侶的依戀風格也可以預測我們在特定關係中最終的幸福感。 重要的啟示是,你不必將你的愛情生活交給機會:心理科學可以提供幫助。 當你讀完這篇文章後,你可以訪問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mind/jan2011/quiz 找到一個識別依戀風格的調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人與人之間的聯絡至關重要,因為人類是如此社會化的生物。 與他人相處有助於我們作為個體取得成功。 那麼相反的情況呢——當一個人被一個群體排斥或迴避時會怎樣? 正如心理學家 Kipling D. Williams 在 “被排斥的痛苦” 中解釋的那樣,可悲的結果是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 這種刺痛(在實驗中,實際上可以透過止痛藥減輕)是一種進化上有益的提醒,讓我們嘗試與他人相處,以提高生存機率。 正如本傑明·富蘭克林在評論革命愛國者避免因叛國罪而被絞死的可能性時,諷刺地說道:“如果我們不團結在一起,我們肯定會被分開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