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羅爾德·霍夫曼

一位1955年西屋科學獎決賽入圍者在26年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然後將注意力轉向詩歌

決賽入圍年份 1955

他的決賽入圍專案: 測量宇宙射線粒子的運動

專案起因:羅爾德·霍夫曼 從小就學會了觀察。1937年出生于波蘭的猶太家庭,他的童年時代大部分時間都在靠近蘇聯邊境的閣樓裡躲避納粹。他注意到光線的變化、季節的更迭以及其他孩子透過通往外部世界的小孔玩耍。“我是一個觀察者,”他說。“我觀察事物如何相互作用。這讓我很感興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創作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1949年,他和母親及繼父移民到紐約市後——他的父親死於納粹勞工營——這種好奇心幫助他在學習英語幾年後就進入了該市競爭激烈的史蒂文森高中。在那裡,一位紐約大學的物理學教授給了他一些照相底片,上面記錄了宇宙射線粒子的軌跡。霍夫曼進行了各種測量,並試圖根據宇宙射線衰變後留下的軌跡,識別出產生的基本粒子。他寫下了結果。雖然“這不是一項偉大的工作,”他說,但這個話題很熱門,這篇論文為霍夫曼贏得了1955年西屋科學人才搜尋決賽的資格。

對職業生涯的影響:隨後的報紙報道和華盛頓特區之行讓這位年輕的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眼花繚亂。“這總體來說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經歷,”他說。但這並不是霍夫曼唯一的有意義的經歷。不久之後,他進入哥倫比亞大學,那裡令人興奮的“偉大著作”課程和詩歌課程(由普利策獎獲獎詩人馬克·範·多倫教授)讓他對人生的方向感到困惑。

他的父母有想法。“我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要成為一名醫生——一名真正的醫生!”霍夫曼說。但他不想行醫。所以他尋找了一個折衷方案。“我有足夠的勇氣告訴我的父母我不會成為一名醫生,但沒有足夠的勇氣告訴他們我想學習藝術史。所以我去了化學研究生院,”他說。“我偶然進入了這個領域,但我喜歡它。”

化學 回報了他的喜愛。他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 威廉·N·利普斯科姆, Jr。他最終在康奈爾大學任教,他的主要工作涵蓋有機分子(含碳分子)和無機分子的結構和反應活性。有機化學的 伍德沃德-霍夫曼規則(霍夫曼與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共同制定)預測了某些型別分子中原子的位置。他和福井謙一因其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的獨立工作而分享了 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

他現在在做什麼:霍夫曼仍然在康奈爾大學化學系任教,但儘管他有著傑出的科學職業生涯,但他從未忘記對人文科學的熱愛。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不久,他開始認真地 寫詩 ——有時是關於科學,有時是關於他童年戰爭時期的經歷,而且通常只是關於他觀察到的事物。“也許科學家的特質就在於觀察,”他說。“但隨後你必須賦予它一些情感價值,這樣它對讀者來說才有意義。”

這很少是一個容易的過程。當談到 詩歌 時,“我的一些科學同事說‘如果我只有時間,我也能做到。’他們不知道這有多難。我的詩歌草稿比我的科學文章要多得多。”

這份努力得到了回報。在他的第二職業生涯中,霍夫曼出版了五本書籍(包括《變質態》《裂縫與邊緣》,均由中佛羅里達大學出版社出版),以及發表在《巴黎評論》《肯揚評論》上的單篇詩歌。在這次採訪中,他從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藝術家聚居地的唯一一部電話中打來電話,他剛剛在那裡度過了一個上午,寫了一首異想天開的詩(“無關緊要”),詩中敘述者發現自己在與一個大腦交談。

儘管重新燃起了對另一種愛的熱情,霍夫曼對年輕時選擇化學並不後悔。事實上,看到聚居地的其他藝術家讓他想起“作為一名化學家比作為一名詩人更能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