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者告訴我們他們最喜歡的主題中,有探索內在空間和外太空的主題。在本期中,我們涵蓋了這兩個地方以及其他地方。封面故事《真毅力的神經科學》由加里·斯蒂克斯撰寫,深入探討了大腦在精神創傷後驚人的復原力和恢復能力。在諸如失去親人或恐怖襲擊之類的悲劇發生後,我們自然會感到震驚。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很快開始恢復,恢復我們的心理平衡並繼續我們的生活。我們是如何做到的?近年來,腦科學和行為學方面的研究人員對這一過程有了更好的瞭解,這種理解可能有助於改進我們內建系統無法完全完成工作的療法。
至於外太空,我們終於可以更近距離地觀察水星了,水星的軌道離太陽最近只有2900萬英里。對於我們這些還記得1970年代中期水手10號帶來的誘人一瞥的人來說,這已經等待了很久。《信使號》宇宙飛船於1月份圍繞這顆灼熱的星球盤旋,如果一切順利,它將於3月18日進入軌道。在《前往最內層行星的旅程》中,斯科特·L·默奇、小羅納德·J·弗瓦克和布賴恩·J·安德森詳細介紹了飛掠的迷人發現——這表明水星比預期的更活躍。我迫不及待想知道這次任務還將揭示什麼。
回到地球,其他專題文章著眼於近未來和遙遠過去的科學。在《培養皿中的疾病》中,斯蒂芬·S·霍爾解釋了利用成人組織製成的幹細胞的一種創造性新用途:在實驗室中模擬疾病,以便更好地改進藥物開發。在《恐龍死亡陷阱》中,保羅·C·塞雷諾解決了一個關於一群恐龍如何生活和死亡的9000萬年前的謎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以下是我在上期提到的內容的後續報道:13至18歲的學生現在可以參加谷歌科學展覽:www.google.com/sciencefair。《大眾科學》是參與合作伙伴,我很榮幸能成為預計的10,000個參賽作品的評委之一。祝所有年輕科學家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