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在票房上是累贅

對過去十年最賣座的電影的分析表明,有吸菸鏡頭的電影收入較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重大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足以讓庫伊拉·德維爾考慮使用尼古丁貼片:一項新的分析發現,有吸菸場景的電影在票房上的收入可靠地低於它們的無煙版本。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菸草控制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斯坦頓·格蘭茨表示,這一發現進一步支援了將任何描繪吸菸的電影自動評為“R”級的理由。

格蘭茨與喬納森·波蘭斯基一起,後者曾幫助制定反吸菸資訊,現在領導著加利福尼亞州的媒體宣傳公司Onbeyond,他們回顧了2002年至2010年間在美國上映的1232部電影的資訊,這些電影至少有一週躋身票房前十名。

預算較高的電影往往在票房上賺得更多,因為它們更有可能擁有大牌明星和大規模的宣傳營銷。此外,PG-13級的電影比R級電影更有機會賺更多的錢,部分原因是前者可以被更廣泛年齡段的影迷接受。但即使在控制了總預算和電影評級等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吸菸與票房收入減少13%有關。

13%的差異可能聽起來不大,但考慮到大片的鉅額利潤,它可以轉化為數百萬美元。例如,去年,《盜夢空間》和《鋼鐵俠2》僅在美國影院就分別賺了約3億美元。

格蘭茨說:“在電影中加入吸菸鏡頭並不會導致電影更受歡迎,從而賺更多的錢。它反而導致電影不太受歡迎,賺的錢也更少。”至於為什麼有吸菸鏡頭的電影收入較少,格蘭茨表示他並不確定,但他補充說,這可能是電影中一系列前衛行為的一部分,這些行為並不像電影製片廠預期的那樣吸引觀眾。

這項由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菸草預防非營利組織美國傳統基金會資助的研究於9月26日在《菸草控制》雜誌上線上發表。
煙幕
關於電影中香菸的爭議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不久前,菸草公司還向導演支付費用,讓他們在電影中加入吸菸場景。例如,美國菸草公司(現為英美菸草公司的一部分),如好彩等品牌的製造商,在1984年至1994年間向一家產品植入公司支付了至少67.5萬美元,以使其香菸在電影中出現。

格蘭茨最著名的是記錄了大型菸草公司幾十年來知道尼古丁會讓人上癮,而且吸菸會導致癌症,他領導的“無煙電影”專案倡導對任何顯示角色在螢幕上吸菸的電影自動評為“R”級,以防止“任何17歲以下的人在沒有父母或成人監護人陪同的情況下在電影院觀看電影”。

9月份,世界衛生組織(pdf)呼籲全球對描繪菸草使用的電影進行成人評級。其他研究人員也呼籲採取類似的年齡限制,包括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安德里亞·韋倫。韋倫及其同事上個月在《胸腔》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來自5000多名青少年的調查資料,發現那些觀看最多吸菸電影的15歲青少年比觀看最少此類電影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嘗試吸菸的可能性高出73%。她說:“我們研究的結果表明,保護兒童免受電影中吸菸的影響非常重要。”韋倫補充說,格蘭茨的研究結果加強了成人評級的理由:“如果[電影]收入沒有增加,那麼 включение 吸菸還有什麼可能的理由呢?”

格蘭茨表示,電影的評級通常在美國由美國電影協會(MPAA)最終確定,通常在拍攝第一個鏡頭之前就已確定,並由製片廠寫入許多電影導演的合同中。因此,他希望新的發現能夠說服制片廠將香菸排除在鏡頭之外:“好萊塢的一切都是為了錢。他們談論藝術,但一切都是為了錢。”

但並非所有人都認為對吸菸自動評為R級是解決問題的答案。悉尼大學的西蒙·查普曼自稱是“澳大利亞菸草業的‘頭號敵人’”,他說,使用這種型別的成人分類是阻止年輕人嘗試吸菸的一種低效方法。他說,電影評級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他補充說,將更多電影評為R級會不公平地將責任推給父母,讓他們篩選哪些電影展示暴力和性行為,以及哪些電影展示吸菸。

查普曼還指出,格蘭茨和波蘭斯基的新報告沒有考慮到DVD和下載的銷售額,而且許多青少年可以透過這種方式觀看R級電影。他補充說,“事實是,孩子們已經很容易看到R級電影。即使是那些父母不允許他們這樣做的人也會找到辦法。”

MPAA表示,它對確定電影評級採取高度情境化的方法,而不是基於清單的“自動”方法。“我們認為,我們應該像對待所有其他評級要素一樣對待吸菸,”該協會發言人霍華德·甘特曼說。

無論未來電影的自動R級吸菸運動如何發展,像迪士尼1961年的動畫片《101斑點狗》這樣的煙霧瀰漫的經典之作——其中庫伊拉·德維爾大口抽著她的菸嘴——可能會在未來幾年仍然是一部受歡迎的兒童電影。“事實上,”格蘭茨指出,“《101斑點狗》是製作的最有煙霧的電影之一。”

© .